第527章:隋太子坚(2 / 6)

加入书签

军队跨过它来攻伐隋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

    即便在北方失地让城,

    他们大隋还可以向南方的身毒人索取,填补损失。

    北失南补嘛!

    只是,

    杞国不会一直受到沙漠的阻拦,

    南边被诸夏君子压榨了数百年的身毒人,也能在万人之中,涌现出一位豪杰。

    天底下哪有一直躺平不作为,还能享受美好生活的事呢?

    该动手的还是要动手,

    该抗争的还是得抗争。

    君子厚德载物,也当自强不息!

    ……

    “但哪有建国百年,面对强敌,不发一箭,不拔一刀的事呢!”

    隋国华美的宫殿中,

    年轻的太子对着教导自己的老师,发出这样的质问。

    “有些大臣常对我说,要以两国和平为重,避免争端矛盾。”

    “可两国并立,国势相持,注定要兴起战争……正如山不可容二虎,天不可有二日一般!”

    对此,

    他的老师也只能叹息一声。

    新夏这片土地的水热、地形,注定让生存于其上的生灵,养出几分惫懒怠惰之心。

    立朝之初,尚有抗争不屈的英雄之气存在,故而能重订礼法制度,约束人心。

    然时移世易,

    数代之后,滚烫的日光之下,英雄之气散去,留在火炉里滚了又滚的,自然多是残渣。

    就像当今皇帝的治理一样。

    前期,

    那因过分争斗而触发的上下贵人官僚们的“贤者时间”,使其垂拱无为,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甚至在杞国侵犯,皇帝御驾亲征时,还激起了国中部分人的血性。

    但等到合约签订,

    收下岁币的杞国停止了进攻侵略,外忧暂缓,又使得隋国上下怠惰起来。

    先前的“贤者”恢复了精力,在这十几年间,又有了享用鱼肉的胃口。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

    怎么可以为了抗击外敌,就让肉食者停止磨牙吮血呢?

    战争会让人死去,却也会打破原有的规则,令上下流通,人心变动。

    这可不是一件让肉食者高兴的事。

    于是,

    怠惰的本性,上层的绥靖,

    便构成了隋国对外的真实态度——

    “开战”的声音很大,

    隋国的学者们批评杞国“蛮气未褪,仍有匈奴之风”的声音也很大,

    但军队却一直在两国如今的边境,曾经的国土上止步不前,就连拉弓放箭,都被掌握权势的人禁止,以防“轻启边衅”。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