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南极坐标(4 / 8)

加入书签

球能量网络的源头。这个事实本身所带来的震撼,远超任何言语。

    “我们必须下去。”叶舟的声音打破了沉默,语气不容置疑,“我们必须亲眼看到它,直接接触它。这是理解一切的关键。”

    雅各布森博士脸色发白:“下去?叶先生,那是超过三千米的坚冰!世界上最深的冰下钻探项目也才钻到四千多米,而且花了十几年时间!这里的冰况复杂,压力巨大,任何钻探都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我们不需要钻透三千米,”马克西姆平静地打断他,“‘秩序之盾’在这里部署了一套‘忒修斯’(Theseus)系列地幔热熔钻探系统。名义上是进行冰下湖取样,但其设计用途远不止于此。它使用高频能量束瞬间汽化冰层,形成通道,同时用力场稳定井壁。我们可以用它直接熔出一条通往那个结构的通道。”

    决定迅速做出。雅各布森虽然极度担忧,但在马克西姆的权限和当前紧迫形势之下,只能配合。整个研究站的力量被动员起来,为这次前所未有的钻探行动做准备。

    ---

    钻探平台位于研究站边缘一个独立的加固舱内。“忒修斯”钻机更像是一个科幻小说中的装置:一个复杂的多关节机械臂,末端是一个发射着幽蓝色光芒的能量聚焦器。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团队成员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监督着每一个环节。

    钻探开始的那一刻,低沉的能量嗡鸣声变得尖锐起来。钻头接触冰面,没有剧烈的震动,只有耀眼的蓝光和瞬间汽化的冰水蒸气被强大的抽吸系统迅速排走。一个直径约三米的、光滑如玻璃的垂直井洞开始向无尽的冰层深处延伸。

    随着钻探的深入,不断取上来的冰芯样本被立刻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结果令人震惊。

    “这些冰芯,”雅各布森博士拿着刚刚出炉的分析报告,手有些颤抖,“它们的晶体结构…完全异常。不是自然形成的六方晶系。呈现出一种高度有序的、近乎完美的量子点阵结构。这些晶体…它们是被 engineered( engineered )的。像是一种…能量存储或传输介质,它们似乎能与深处的能量源产生共振,放大或调制其信号。”

    下降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奇特的体验。他们乘坐一台特制的抗压升降舱,沿着热熔形成的冰井缓缓下降。周围是历经数十万甚至百万年形成的冰川冰,在舱壁灯光照射下,泛出幽蓝诡异的光芒。越往下,那种无处不在的能量感就越发强烈。

    团队成员开始经历更明显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叶舟感到自己的意识仿佛被拉伸,感知变得更加敏锐,能隐约“听”到冰层中能量流动的“声音”。安娜报告说她的数学心算能力突然变得极快,能瞬间理解复杂方程。拉斐尔则描述说他闭眼时能看到流动的代码光影,与网络的基础结构类似。皮拉尔侦探,这位最脚踏实地的人,也开始做一些极其生动、连贯的梦,梦中她仿佛化身为某种古老的智慧体,在星辰间漫步。艾莉丝和马克西姆则显得相对克制,但也都承认感到一种莫名的、不断增强的“连接感”和直觉增强。

    网络的力量在这个深度变得几乎触手可及,它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弥漫在所有事物中的活生生的存在。

    经过数天几乎不间断的钻探(在南极的极昼中,时间感变得模糊),升降舱的深度指示器终于接近了目标深度。突然,钻探系统的监控器显示前方出现巨大空腔。

    “我们到了!”操作员喊道。

    升降舱穿透了最后一段冰层,猛地一顿,停了下来。舱门外的景象,让所有人,包括一向冷静的马克西姆,都屏住了呼吸,目瞪口呆。

    他们置身于一个难以想象的巨大地下空腔之中。这绝非自然形成的洞穴。头顶是高耸得望不到顶的穹窿,四周广阔得看不到边界,仿佛整个东南极冰盖的下方都被掏空了。空腔的墙壁光滑异常,呈现出一种金属与玻璃融合的质感,散发着柔和的、有规律脉动的光芒,光源来自材料本身。空气中温暖而干燥,带着一丝臭氧和某种未知矿物的气息。这里的能量浓度高得令人窒息,却又奇异地让人感到平静和敬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