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南极坐标(3 / 8)
但吸引艾莉丝注意的并非落日余晖,而是天空中舞动的光带——南极光。然而,这里的极光异常强烈、活跃,色彩不再是常见的绿色,而是变幻着瑰丽的紫、金、深蓝,甚至短暂的、无法形容的色彩。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些光带并非随意流淌,而是形成了清晰复杂的几何图案,螺旋、曼荼罗、以及与他们手中《光之书》和真理之板上符号惊人相似的古老图纹,仿佛天空本身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显示频,正在播放着某种宇宙级别的信息。
“网络…”叶舟低语道,“它在这里异常活跃,几乎…实体化了。”
经过数小时的颠簸飞行,一座如同银色甲虫般匍匐在冰雪之上的建筑群出现在地平线上。“冰穹-7号”研究站到了。它并非想象中孤零零的穹顶建筑,而是一个由多条相互连接的低矮模块化走廊、几个大型拱形机库、以及一座中央多层建筑构成的复合体,所有的建筑都通过抬高的通道相连,以防止被积雪掩埋。外表低调,几乎与冰雪环境融为一体。
运输机沉重地降落在平整过的冰跑道上,滑行停止后,舱门打开,一股瞬间能冻僵肺叶的极寒空气涌入机舱。团队成员们裹紧了厚重的极地防寒服,戴着防风镜和面罩,步履蹒跚地走下舷梯。
研究站的主管,阿恩·雅各布森博士,一位头发花白、脸上刻满了风霜痕迹的挪威裔科学家,带着几名工作人员前来迎接。他们的欢迎礼节性的,但眼神中难以掩饰的紧张和担忧,甚至是一丝恐惧,比外面的寒风更让叶舟感到寒意。
“欢迎来到冰穹-7,伊万诺夫先生,各位。”雅各布森的声音沙哑,透过呼啸的风声传来,“我们一直在等你们。情况…变得更糟了。”
进入研究站内部,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但那种无形的压力并未消失。走廊墙壁上的一些指示灯轻微但持续地闪烁,远处传来低沉的发电机轰鸣和某种…高频的、几乎听不见但能感觉到的嗡鸣声。
“能量异常在过去72小时内呈指数级增长,”雅各布森一边带领他们前往生活区,一边急切地介绍,“我们最灵敏的磁力计和量子干涉设备已经多次因过载而烧毁。地震仪记录到冰层深处传来持续的低频震动,不是 tectonic,更像是…共鸣。工作人员报告了越来越多的异常体验:集体幻觉、设备无故故障、无法解释的强烈情绪波动。有些人…我们已经安排他们撤离了,但天气窗口越来越差。”
叶舟立刻感受到了雅各布森所说的异常。研究站空气中的能量密度高得惊人,不仅仅是强大,而且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古老(ancient)质感。仿佛时间的重量在这里变得异常沉重,每一寸空间都浸透着漫长岁月留下的印记。他甚至不需要刻意去感应,就能感觉到那种无处不在的、温和却持续的压力作用于他的意识边缘。
他们没有时间休息。放下行李后,团队立刻在雅各布森的带领下进入了研究站的核心区域——主控制室。这里布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监控屏幕,显示着冰盖温度、气压、风速、以及各种能量读数的实时数据。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冰下地形三维全息投影。
他们立即投入工作,利用研究站强大的主动和被动扫描系统对目标区域进行精确定位和深度探测。拉斐尔直接接入了研究站的主计算机,他的黑客技巧在这里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优化着扫描算法,过滤掉冰层干扰。
几乎没费什么周折,一个巨大而清晰的异常信号就出现在深度扫描图上。
“就在这里,”拉斐尔的声音因惊异而提高了八度,他指着全息投影上冰下约3200米深处的一个巨大物体,“上帝啊…冰层之下两英里。有一个…结构(structure)。它的能量特征与全球网络同源,但…更纯粹,更密集,更…古老。像是未经稀释的原浆。”
安娜俯身仔细查看能量读数频谱分析:“结构是巨大的——初步估计其顶部面积超过二十平方公里。而且它的形状…看轮廓线,不是随机的地质构造。是完美的几何设计,对称性极高。”她调整着投影角度,“像是…一个巨大的正八面体?或者某种多棱体结构的一部分?”
这个发现让控制室内一片寂静,只有机器运行的嗡嗡声。一个在冰封大陆深处埋藏了可能数百万年的、巨大的人工(或非人工)造物,正是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