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黑河市《爱辉区》(4 / 8)

加入书签

江流域的管辖与近代边境历史的沧桑。

-瑷珲历史陈列馆:位于瑷珲镇,紧邻瑷珲古城遗址,是中国唯一以中俄边境历史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始建于1975年,后经多次扩建,现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馆内以“黑龙江流域历史与中俄边境关系”为核心主题,通过文物陈列、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方式,系统呈现了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爱辉区历史。馆藏文物包括新石器时代的石器、辽金时期的陶瓷、清代的官印与文书、近代的贸易商品等,其中“《瑷珲条约》原件复制件”“清代黑龙江将军府办公用品”等展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馆内还复原了清代瑷珲城的街道场景、中俄边境贸易市集场景,游客可通过互动装置了解历史事件,是普及边疆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张地营子古城遗址:位于张地营子乡境内,是辽金时期的军事与居住遗址,距今约800—1000年。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现存城墙残基、房址遗迹、灰坑等,出土文物包括辽金时期的陶罐、陶碗、铁刀、铁箭头等。考古研究表明,该遗址曾是辽金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与边防据点,城墙采用夯土筑造,周长约1.2公里,设有城门与了望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防御水平与社会生活状况。目前,遗址已被列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尚未大规模开发,仅对考古研究与少量研学团队开放,保留了原始的历史风貌。

-雅克萨之战相关遗址(爱辉段):雅克萨之战是清朝与沙俄的重要战役,虽主战场位于今漠河市境内,但爱辉区作为当时黑龙江将军府所在地,是清军的后勤基地与指挥中心,留存有相关遗址。在瑷珲镇附近,现存清军粮草储备遗址、战船建造遗址(黑龙江畔),出土过清代的兵器(如铁炮、弓箭)与生活用具(如铁锅、陶罐)。这些遗址虽规模较小,且部分被现代建筑覆盖,但通过考古发掘与史料记载,仍能还原当时清军备战、运输粮草的历史场景,是研究雅克萨之战后勤保障体系的重要实物证据。

-新生鄂伦春族民俗遗址:位于新生鄂伦春族乡,包括鄂伦春族传统“撮罗子”(桦树皮搭建的锥形帐篷)遗址、狩猎工具制作遗址、萨满文化活动遗址等。这些遗址并非古代遗迹,而是对鄂伦春族传统生活场景的复原与保护,展示了鄂伦春族在定居前的游猎生活状态。例如,“撮罗子”遗址按传统工艺搭建,内部陈设兽皮褥子、桦皮容器、狩猎弓箭,还原了鄂伦春族的居住环境;狩猎工具制作遗址展示了鄂伦春族制作桦皮船、骨器的过程,保留了传统技艺的操作痕迹。这些遗址是鄂伦春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游客体验少数民族传统生活的重要场所。

四、必游景点:自然与人文的多元呈现

爱辉区的旅游资源涵盖历史文化、自然生态、边境风情等多个类型,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景观与体验价值,适合不同需求的游客。

(一)瑷珲古城与瑷珲历史陈列馆

瑷珲古城与瑷珲历史陈列馆是爱辉区的核心文旅景点,二者相邻,可一并游览。古城内重建的清代建筑与陈列馆的历史展品相互呼应,完整呈现了爱辉区的边境历史。在古城内,游客可漫步于青砖铺就的街道,参观重建的清代商铺、民居,感受清代边疆城镇的风貌;魁星楼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高29米,共6层,登楼可俯瞰古城全貌与黑龙江风光,楼内陈列有清代科举制度相关的文物与资料。瑷珲历史陈列馆则通过丰富的展品与互动体验,让游客深入了解从远古到近代的边境历史,尤其是《瑷珲条约》相关的历史背景与影响,具有较强的历史教育意义。

(二)大黑河岛

大黑河岛位于黑龙江主航道中国一侧,距爱辉区城区仅1公里,总面积约0.97平方公里,是中俄边境线上的重要岛屿,也是爱辉区展示边境风情的核心景点。岛屿分为贸易区、旅游区、生态区三部分:贸易区设有中俄商品交易市场,售卖俄罗斯食品(如巧克力、威化饼)、手工艺品(如套娃、油画)、日用百货,以及中国的轻工产品、农产品,是游客购买边境商品的主要场所;旅游区建有中俄风情园,园内有俄罗斯式建筑、雕塑,定期举办俄罗斯民族歌舞表演、中俄民俗互动活动;生态区保留了原始的湿地与植被,设有木栈道,游客可散步观景,观赏黑龙江两岸的风光,远眺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城市轮廓。此外,大黑河岛还设有边境口岸联检大楼,是中俄人员往来与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游客需凭相关证件通行)。

(三)黑龙江公园

黑龙江公园位于爱辉区城区北部,沿黑龙江畔修建,全长约5公里,是市民休闲与游客观赏江景的重要场所。公园以“江景+生态”为特色,分为多个功能区:亲水平台区设有木质栈道与观景台,游客可近距离接触黑龙江水,观赏江面上的船只与对岸的俄罗斯风光;绿化休闲区种植了落叶松、白桦、垂柳等树木,搭配草坪与花卉,夏季绿树成荫,秋季树叶金黄,是拍照打卡的好去处;文化展示区设有雕塑、石碑,展示爱辉区的历史事件(如雅克萨之战)、少数民族文化(如鄂伦春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