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鹤岗市《东山区》(1 / 6)
山水环抱与工矿记忆共生的城区
鹤岗市东山区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东部,是鹤岗市面积较大的市辖区之一,区域东与宝泉岭农场接壤,南与汤原县为邻,西连兴安区、南山区,北接萝北县,辖区总面积423平方公里。东山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兼有平原与河谷地貌,境内有阿凌达河、小鹤立河等河流穿境而过,形成了“山水相间”的自然格局;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征显着,冬季寒冷漫长,年平均气温约2.5℃,无霜期约120天,年平均降水量610毫米,日照充足,既适配山地林业发展,也为平原农业种植提供了良好条件。
一、行政区划与乡镇(街道)概况
东山区下辖4个街道、2个镇、1个乡,分别是东山街道、新一街道、三街街道、工人村街道、新华镇、蔬园镇及东方红乡,行政单元涵盖城市街道、平原镇与山区乡,形成了“城区工业+平原农业+山区林业”的多元发展格局。
1.东山街道
东山街道是东山区的核心城区街道,地处东山区西部,紧邻兴安区,因位于鹤岗市东部山地边缘而得名。街道下辖5个社区,常住人口约3.5万人,居民构成以原煤矿职工及家属为主,是东山区工业文化传承的核心区域。街道内基础设施完善,东山大街、沿河南路等主干道贯穿辖区,分布着超市、菜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便民场所,其中“东山便民市场”是辖区内规模较大的综合市场,每日供应新鲜蔬果、肉类、日用品,满足居民日常需求。近年来,街道推进“工业记忆社区”建设,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保留矿工宿舍的红砖墙体、矿灯造型路灯等元素,同时建设“东山工业文化长廊”,展示矿区老照片与采矿工具,唤醒居民的工业记忆。
2.新一街道
新一街道位于东山区中部,因“新一煤矿”而得名,是东山区工矿遗存最集中的街道之一。街道下辖4个社区,常住人口约2.8万人,历史上因新一煤矿的开发而兴盛,辖区内保留了20世纪50至80年代的煤矿厂房、矿工俱乐部、子弟学校等建筑,其中新一煤矿老厂房是区域内标志性工业遗存,墙体上“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仍清晰可见。近年来,街道依托工矿遗存资源,打造“新一工业遗址公园”,将老旧矿车、机床改造为景观雕塑,增设休闲座椅与步道,成为居民缅怀历史、休闲健身的场所;同时推进社区服务升级,开设“矿工技能培训课堂”,助力下岗矿工再就业。
3.三街街道
三街街道地处东山区东北部,因辖区内“第三街道办事处”的历史建制而得名,下辖3个社区,常住人口约2.2万人,居民以煤矿职工家属与周边农户为主,是“城区与乡村过渡”的街道。街道内生活氛围浓厚,三街市场是辖区内的核心商业点,除日常商品外,还售卖周边农户自产的蔬菜、蛋类等农产品,兼具城市便利与乡村特色。近年来,街道聚焦“城乡融合”,组织社区居民与周边村民开展“邻里互助”活动,如居民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村民为居民提供采摘体验机会,促进城乡资源互通。
4.工人村街道
工人村街道位于东山区西北部,紧邻工农区,因历史上为煤矿工人集中居住区而得名,下辖3个社区,常住人口约2.1万人,是东山区居住环境较成熟的街道。街道内多为20世纪70年代后建设的职工住宅,近年来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了绿化、健身设施与停车位,居住品质显着提升。街道内的“工人村文化广场”是居民活动的核心场所,每日有广场舞、太极拳等活动,节假日还会举办文艺演出与趣味运动会,氛围活跃;同时设有“工人村图书馆”,藏书以工业历史、农业技术类为主,满足居民阅读需求。
5.新华镇
新华镇是东山区的平原农业镇,位于东山区南部,东接东方红乡,南邻汤原县,西连蔬园镇,北靠东山街道,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2.5万人,以农业人口为主。新华镇地势平坦,阿凌达河流经辖区,灌溉条件优越,是鹤岗市重要的“粮菜双供基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以及黄瓜、番茄、白菜等蔬菜,部分蔬菜通过“农超对接”直供鹤岗市区各大超市。镇内交通便利,鹤大公路贯穿辖区,村级公路实现全覆盖;近年来,新华镇发展“特色农业”,打造“新华稻花香”品牌,推广绿色水稻种植,同时建设“新华农业观光园”,开展稻田观光、农事体验等活动,吸引城区居民周末游玩。
6.蔬园镇
蔬园镇位于东山区西南部,西连南山区,南邻新华镇,北接东山街道,总面积约98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2.3万人,因历史上以种植蔬菜为主而得名。蔬园镇地处平原与丘陵过渡地带,既有连片农田,也有少量林地,农业生产以“蔬菜种植+畜禽养殖”为主,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主要供应鹤岗市区,是名副其实的“城市菜篮子”。镇内的“蔬园蔬菜批发市场”是鹤岗市东部规模较大的蔬菜集散地,每日吸引周边农户与市区商贩交易;近年来,蔬园镇推进“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