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刘卫东的最后一课(1 / 3)

加入书签

钱汉忠的死,瞬间在明州乃至全省激起了滔天巨浪。

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通过各种渠道飞速传播。

“春晖老干部休养中心”、“前市委书记”、“非正常死亡”、“疑似自杀”……每一个关键词都足以引爆舆论。

省委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由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和公安厅联合组成的专项工作组,连夜赶赴明州。

工作组级别之高,反应速度之快,充分说明了此事性质的严重性和上级的极度重视。

明州市委市政府更是进入了最高级别的应急状态。

所有常委取消休假,相关职能部门全部待命。

市委书记邹侠亲自坐镇指挥,脸色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郑仪的办公室,电话几乎被打爆。

来自省里的询问,来自各方的打探,来自媒体的求证……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压力。

饶是郑仪心志坚毅,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完全超出预料的剧变,心头也难免掠过一丝罕见的失措。

钱汉忠……竟然选择了如此惨烈、如此决绝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完全打乱了他的部署!

他原本的计划,是利用换届前的这段时间,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平稳地“请”走钱汉忠,瓦解其势力,为明年自己的上位后扫清障碍做准备。

他预想到了钱汉忠会反抗,会挣扎,甚至可能会利用其残余影响力进行反扑。

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位曾经权倾一时的老人,会用这种近乎自毁的方式,来进行最后的、也是最疯狂的报复。

自杀!

而且是如此具有冲击力的方式。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老干部的死亡事件。

这变成了一桩可能牵扯极广、影响极其恶劣的政治事件!

钱汉忠的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问号,一个可以向任何方向解读的谜团。

是被逼无奈?是畏罪自杀?还是……另有隐情?

无论真相如何,作为推动钱汉忠离开明州的主要力量,郑仪和刘卫东,都不可避免地会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

尤其是郑仪,他年轻,资历浅,又是空降干部,很容易被人扣上“逼死老同志”、“手段酷烈”的帽子。

一旦这个罪名坐实,不仅他个人的政治前途将彻底断送,连省里支持他的领导,都可能受到牵连!

郑仪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应对之策。

当务之急,是控制局面,引导舆论,将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必须尽快查清钱汉忠自杀的真正原因和详细经过,给上级和社会一个明确的交代。

但这件事,操作起来极其棘手。

调查深了,可能会拔出萝卜带出泥,牵扯出更多不愿为人知的秘密。

调查浅了,又无法平息质疑,反而会让人觉得欲盖弥彰。

就在郑仪紧锣密鼓地部署应对措施,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时,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情况发生了。

市委副书记刘卫东,主动站了出来。

在省委工作组抵达明州后召开的第一次紧急常委扩大会上,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

工作组组长、省纪委一位资深副书记,面色严肃地通报了初步情况,并要求明州市委全力配合调查,务必查明真相,稳定局势。

轮到明州方面表态时,按照惯例,应该是由市委书记邹侠先发言。

然而,没等邹侠开口,坐在他旁边的刘卫东,却缓缓地、异常平静地举了一下手。

“组长,邹书记,各位工作组的领导。”

刘卫东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会议室,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没有惶恐,也没有悲伤,只有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

“关于钱汉忠同志不幸去世这件事……”

刘卫东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定格在省委工作组组长的脸上。

“我作为分管老干部工作的副书记,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压抑不住的吸气声。

所有人都惊呆了。

包括郑仪!

在这种时候,在这种敏感的事件上,主动跳出来承担责任?

刘卫东想干什么?

他疯了吗?

这等于是在引火烧身啊!

工作组组长的眉头也微微皱起,显然对刘卫东这突如其来的表态感到意外。

“刘卫东同志,你的意思是?”

刘卫东深吸了一口气,语气变得更加沉重,甚至带着一种……如释重负般的坦然。

“我的意思是,在推动钱汉忠同志去外地疗养这件事情上,我……可能有些操之过急了。”

“我过于关注老同志的身体健康,过于强调医疗条件的重要性,却……可能忽略了钱老本人的真实意愿和心理感受。”

“在沟通方式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