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而她们正在这条链上,一步一步,走向更亮的远方(3 / 6)

加入书签

着一圈贝壳——是暑假去海边捡的,妈妈说“比买的装饰品实在”。此刻包口露出半截泛黄的纸页,是小满上周整理旧课本时掉出来的,当时随手塞进了包里。

“这是什么?”妈妈捏起那张纸,展开。

是一张手绘地图,边角皱巴巴的,用红笔标着歪歪扭扭的箭头。小满凑近看,心跳突然漏了一拍——那是她高中时偷偷画的,目的地是三亚的椰梦长廊。那时她总抱怨家里的海太偏,想去看“真正的海”,妈妈却笑着说:“咱家门前的海,浪花里都裹着椰丝香,还不够真?”

“我早忘了还有这东西。”小满耳尖发烫,“那时候不懂事,总觉得外面的世界更好。”

妈妈用指腹摩挲着地图上的字迹,那是她的笔迹,青涩得像刚抽条的椰苗:“我收在旧课本里了。你高三那年熬夜复习,我在你书堆里翻到过,当时怕你分心,又悄悄塞回去了。”

风掀起地图一角,露出背面密密麻麻的小字。是小满的日记,字迹歪歪扭扭,夹杂着眼泪洇开的痕迹:“今天和妈妈吵架,因为她把我新买的裙子拿去改小了。”“妈妈煮了酒酿圆子,我故意说太甜,其实偷偷藏了两碗在冰箱。”“妈妈的白头发又多了,我数了数,三十七根。”

“原来你都知道。”小满声音发颤。

妈妈笑了,把地图轻轻夹回包里:“怎么会不知道?你小时候偷喝我咖啡,把糖罐打翻在作业本上,我假装生气,其实偷偷把那页‘68分’的语文卷子收进了相册。”

小满愣住。她想起相册里那张被塑封的卷子,分数被小心地用贴纸盖住了,背面写着:“阿满的字越写越好看,比分数重要。”

暮色彻底沉下来时,厨房的灯亮了。妈妈系上那条蓝布围裙——是小满去年送的生日礼物,布料是她挑的,说“像海的颜色”。锅铲碰着铁锅的声响传来,是妈妈在炒椰丝,油星子在锅里蹦跳,混着蒜香和椰香,很快漫满了整个院子。

“饿了吧?”妈妈回头喊,“今天煮了你爱吃的椰丝炒饭,张奶奶给的糯米,软得能抿化。”

小满应了一声,转身去搬竹椅。路过杂物间时,她鬼使神差地推开门。月光从破窗漏进来,照在那口老木箱上——是爸爸出海前最后一次带的箱子,后来一直搁在这里,妈妈说要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再打开。

箱盖上的铜锁早锈了,轻轻一掰就开。小满屏住呼吸,掀开箱盖。

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东西:爸爸的旧水手帽,帽檐还沾着盐粒;半盒没拆封的海蝴蝶干,翅膀蓝得像淬过星子;还有一沓信,最上面那封的邮戳是“2008年8月12日”,正是爸爸出海前一天。

小满颤抖着拆开那封信。

“阿满收。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大概正在海上漂着。别担心,老陈头的船稳得很,他答应了我,等靠岸就给你带最大的海蝴蝶。

你妈总说我粗心,可我记得你所有的小习惯:早上要喝温牛奶,上学要带两颗水果糖,下雨天要把胶鞋放在门口。这些年我攒了些钱,等回来咱们就盖新房,院子里种满椰苗——你不是说想看‘椰林树影’吗?要让每片叶子都替我陪着你。

对了,你上次说数学考砸了,哭着说‘反正我也考不上好大学’。傻丫头,你妈昨天翻出你小学的奖状,把我都看哭了——‘三好学生’‘算术小能手’,贴了满满一墙。你呀,比我想象中厉害多了。

船开了,海风吹得人眼眶发热。阿满,你要替我好好吃饭,替我看每一天的日出日落。等有一天,咱们坐在椰树下,看海蝴蝶飞,看‘福兴号’在云里飘——那时候,我就坐在你旁边,听你说‘妈,今天的椰丝炒饭真香’。

永远爱你的爸爸。”

信纸末尾有块淡蓝色的痕迹,是小满小时候用蜡笔涂的,当时爸爸还笑她“把大海画到了纸上”。

小满的眼泪滴在信纸上,晕开一片模糊的蓝。她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是妈妈端着炒饭站在门口,围裙带子松了,发梢沾着厨房的热气。

“怎么躲这儿哭?”妈妈走过来,把碗放在木箱上,“炒饭要凉了。”

小满吸了吸鼻子,举起那封信:“爸爸写的。”

妈妈接过信,指腹轻轻抚过字迹。月光落在她脸上,把皱纹照成了温柔的河。“他总说,”妈妈的声音轻得像海风,“等老了,要把这箱子里的东西都拿出来,和你说个够。”

小满突然想起循环里那些绝望的夜晚。那时她总觉得“永远”是个骗人的词,可此刻,木箱里的旧物在她眼前铺开,像条闪着光的河——爸爸的帽子、海蝴蝶干、带着蜡笔印的信,还有妈妈围裙上的椰丝香,张奶奶的糖纸,椰苗抽枝的声响……原来“永远”从来不是遥远的终点,而是此刻掌心的温度,是每一个“今天”都被认真收藏的模样。

“妈,”小满说,“明天咱们给椰苗搭个竹架吧?等它长高了,就能给‘福兴号’当帆。”

妈妈笑了,眼角的细纹里盛着星光:“好。搭完架子,咱们去看晚上的海。你不是说想看‘星星掉进海里’吗?等潮水退了,说不定能捡到海蝴蝶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