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离神不一定近,但离人很远了(2 / 5)
发呆。
他们曾以为,经历了佩雷尔曼的“隐士”先例,他们已准备好应对任何意外,却唯独没料到这位中国年轻学者拒绝得如此干脆利落,甚至不给一个公开解释的机会。
《华尔街日报》的头版标题极具冲击力:《百万美元无人认领:中国天才数学家洛珞的“神秘”拒绝》。
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困惑与探寻,将洛珞与佩雷尔曼相提并论,猜测着背后的动机——是纯粹的学术清高?是对西方学术体制的不信任?还是某种……不为人知的羁绊?
是的,这才是问题所在。
如果只有一个人拒领也就算了,现在是两个人先后都拒领了。
而且就像克雷研究所纳闷的一样,佩雷尔曼之前就有“隐士”的标签,这是整个数学界都知道的事,一个连菲尔兹奖都拒领的人,拒绝他们的一百万美金也不是很奇怪。
但洛珞就不同了,他可跟隐士两字毫无关系,恰恰相反他“张扬”的很。
除了不爱出国这一点确实如此,迄今为止,他们也只在马德里那一场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看到了洛珞外出做报告。
除此之外,任何国家的学术会议,各大数学、物理奖项的颁发,他是无一例外,全部缺席。
不过要是这么一看,似乎也不是完全意外,多少还是有些前兆在的。
只是现在两大千禧难题的解答者,不约而同的全部选择了拒绝领这笔巨额奖金,关键是七大千禧难题目前还只解决了这两个,所以……
目前拒绝领奖金概率为……百分之百,也不怪克雷研究所这么着急,这话传出去整个一个笑料啊。
只不过……早就传出去了。
网络论坛上,“ Refuser”迅速成为一个标签,引发了无数离奇的猜想,洛珞的名字被笼罩上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甚至有人半开玩笑地讨论他是否在研究更接近“神之领域”的项目。
那感觉就像是……离神有多近不知道,但离人已经很远了。
还真别说,这个说法在国际数学界还真的很受认可,尤其是各大高校那些在读的数学系学子们。
咖啡因与粉笔灰混杂的空气中,跟克雷研究所同样坐落剑桥的哈弗大学的学生们,几乎是第一时间关注了此事,那则官方声明在《自然》弹窗新闻中刺目地闪烁。
威廉下意识念出标题:
“N-S方程证明者洛珞正式拒绝克雷百万美元奖金。”
“又一个佩雷尔曼?”
印度裔的室友拉吉夫凑近屏幕,镜片后的瞳孔骤然放大:
“但佩雷尔曼是避世隐士,洛珞可是演员来着吧,他干嘛拒绝学术界的圣杯?”
洛珞的一些影视剧譬如《源代码》,即便在这里,他们也有人看过,当时还有些难以置信,这居然是搞数学的洛珞,而不是重名。
只是无论放在哪个国家,演员这个职业都是最“抛头露面”的吧,跟“隐士”简直是最截然相反的存在。
“这正是可怕的地方。”
威廉将电脑推回橡木长桌,任其新闻界面上闪烁着更多推送:
“佩雷尔曼的拒绝我们能理解,那是古典苦行僧式的纯粹,但洛珞不同…他站在声望与财富的巅峰,却对学术王冠弃如敝履。”
拉吉夫抓起粉笔在黑板空白处疾书,仿佛要抓住某种逻辑锚点: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