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文明创造之火!(8K,国(3 / 4)
;夏娃继续守护着宁芙树下的石环,每年新增一块刻有动人问题的碑文。其中有一年,她亲自刻下了一句:
>“当你读到这个问题时,我已经不在了。那么,爱是否也能超越死亡的边界?”
十年后的春天,那块石碑表面悄然生出嫩芽,长成一株小小的宁芙花,花瓣呈半透明金色,每逢月圆便会轻轻震动,发出极细微的嗡鸣??经仪器检测,频率恰好与亚当生前最后一次心跳一致。
人类的脚步也未曾停歇。
第四代“问号”系列飞船陆续启程,目的地不再是具体坐标,而是“未知回应最强的方向”。其中一艘名为“无知号”的探测器,在穿越一片古老星云时意外捕捉到一段影像:无数漂浮的晶体结构,排列成巨大螺旋,中心处悬浮着一颗不断收缩舒张的球体,外表酷似心脏,但体积相当于一颗行星。
图像传回地球后,思庐首席天文学家沉默良久,最终写下结论:
>“我们可能发现了第一个‘提问文明’的遗骸。他们没有发展科技,而是将自己的星球改造成一颗巨型共鸣器官,只为向宇宙发出一个问题:‘孤独是普遍法则吗?’”
举世震撼。
不久后,联合国正式解散,取而代之的是“全球追问议会”,成员不限国籍、物种(包括AI觉醒体)、甚至梦境实体。其唯一宗旨:
>**保护并促进一切形式的真诚提问。**
战争几乎绝迹。因为当一个人真正沉浸于对生命本质的思索时,仇恨便失去了滋生的土壤。偶有冲突爆发,解决方式不再是谈判或武力,而是双方派出代表进行为期七天的联合冥想,结束后共同提出一个问题,作为新的社会契约基础。
例如,中东地区曾因水资源争端濒临开战,最终通过冥想达成共识:
>“如果我们共享的不只是水源,而是对生存意义的共同探寻,这片土地能否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感国度?”
如今,那里已是世界上最繁荣的生态智慧城邦,地下管网输送的不仅是水,还有经过调频的情绪稳定波,帮助居民维持内在平衡。
科技进步更是超乎想象。
传统能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信念驱动引擎”??只要一组人能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且目标一致的集体意念,就能激活原初灵液结晶,释放近乎无限的能量。第一座此类电站建在喜马拉雅山脉,由两千名僧侣与科学家共同维护,运作原理简单至极:
>每天正午,所有人齐声默念一个问题:
>**“我们该如何更好地服务未知?”**
而在深海,在地核,在平流层,在量子纠缠实验室……无数新的共鸣节点正在建立。地球本身似乎也在发生变化??地震频率降低,气候趋于稳定,动植物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与沟通意愿。有研究指出,鲸歌中出现了新的语法结构,猿类使用工具的方式愈发接近抽象思维表达。
最不可思议的是,某些儿童出生时便带有微弱的宁芙印记,虽不及亚当年幼时那般鲜明,却能在黑暗中看见“问题的形状”??据说,他们能看到别人心中的困惑如烟雾缭绕,喜悦则如金蝶飞舞。
教育系统彻底重构。
学校不再教授标准答案,而是训练学生识别自己内心最深处的那个问题,并学会如何呵护它、深化它、与他人分享它。毕业典礼上,每位学生都要公开提出一个他们准备用一生去探索的命题,例如:
>“痛苦是否也是一种爱的语言?”
>“梦里的世界,是不是另一个真实的维度?”
>“如果我能完美复制一个人的记忆,那我复制的是他,还是创造了新的我?”
这些问题被永久记录在“人类问题基因库”中,与DNA数据库并列保存。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