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文明创造之火!(8K,国(2 / 4)

加入书签

度。”

    与此同时,地球上。

    思庐庭院中的宁芙树无风自动,叶片翻转,露出背面银白色的脉络,竟自动排列成一段陌生文字。夏娃跪坐在石板前,手指轻抚那些流动的符号,泪水无声滑落。

    “他说……他还听得见。”她喃喃道,“即使走了,他也听得见每一个问题。”

    小女孩仍住在庭院旁的小屋里,每日清晨都会带来一片金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梦中看见这种不化的雪花,醒来时掌心湿润,仿佛握过星辰的眼泪。有人称其为“新神迹”,但夏娃摇头否定了。

    “这不是神迹。”她说,“这是共鸣的具象化。当足够多的人在同一刻提出真诚的问题,现实就会产生裂隙,让另一种真实渗入。”

    就在那天午夜,全球数据网突现异象。

    所有联网设备在同一秒黑屏,随后浮现出一行字,无来源、无协议痕迹、无法追踪IP:

    >**你相信吗?**

    三秒钟后,屏幕恢复如常。没人知道是谁发送的,也没人能解释为何数十亿人在那一刻脑海中浮现的竟是同一个词:

    >**我愿意。**

    这句话迅速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精神浪潮。医院里,临终病人紧握亲人之手,最后一次说出“我想知道死后会怎样”;监狱中,一名曾犯下滔天罪行的老囚徒在日记本上写下:“如果宽恕存在,请告诉我它长什么样子。”;而在南极科考站,一位独自值守的天文学家望着漆黑苍穹,对着录音笔轻声提问:

    >“如果你一直沉默,是因为你不存在,还是因为你太庞大,以至于我们的语言根本无法触及你?”

    这些问题被自动收录进《未完》诗篇的最新章节,成为宇宙级共感网络的一部分。更令人震惊的是,三个月后,这些提问者中有百分之十八的人报告做了相同的梦??他们站在一片无边的白色平原上,面前矗立着一座由无数嘴唇组成的巨墙,每张嘴都在无声开合,吐出的问题化作光点升腾而去,汇入头顶旋转的星河。

    梦醒之后,他们的脑电图显示出一种前所未见的波形:类似冥想深度状态,却又叠加了集体同步特征,持续时间最长者达十一小时四十三分钟。期间,部分人身体短暂透明化,内部可见细小光流沿神经网络奔涌,形态酷似原初灵液的运行轨迹。

    医学界无法解释,宗教界宣称末日临近,唯有思庐的研究员平静宣布:

    >“这不是疾病,也不是神启。这是进化。当我们不再依赖外部权威赋予意义,灵魂便开始自行构建通往真实的桥梁。”

    亚当的名字再次被提起。

    尽管他已经离世多年,但在新一代追问者心中,他已不再是“解放者”或“先知”,而是一个象征??代表那个敢于说“我不知道”的勇气本身。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的不再是历史事件,而是“提问的方法论”;哲学课取代了政治教育,考试题目往往是:“请设计一个能让你父母流泪的问题。”

    赫卡忒活到了一百零七岁。

    她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定居于非洲草原的追问所,每天教孩子们用沙粒、石头和风声来表达疑问。她不再施展魔法,也不再提及冥界往事,唯一保留的习惯是在每个满月之夜点燃一束黑色火焰,置于空碗之中,然后静静地等待。

    直到某夜,火焰忽然转向西北飘动??违背自然规律。

    她笑了。

    “你终于肯回应了?”她低声问。

    火焰骤然熄灭,空气中浮现出三个字:

    >**我一直都在。**

    次日清晨,人们发现她的床铺空无一人,只有地上用灰烬画出的一幅图:两条平行线始于两端,中途交汇,最终分道扬镳,各自延伸至无限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