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西方教内,教义纷争(1 / 2)

加入书签

且说法戒在界牌关前立地成佛,被准提道人接引回西方灵山。

这法戒本是截教门人,一朝顿悟竟证得菩提,此事本就震动西方教上下。

更令人称奇的是,法戒来到灵山后广开法筵,日日宣讲"众生皆具佛性""直指本心,见性成佛"的大乘教义。

恰逢药师等人从蟠桃盛会归来,随行教众们将西方教以大乘佛法力压玄门三教的事迹传得沸沸扬扬。

那些原本犹豫不决的西方教众,听闻大乘佛法竟有如此威能,又见法戒辩才无碍,纷纷改换门庭。

每日清晨,都能见到三五成群的比丘脱下褐色旧袍,换上杏黄新衫。

这般景象,直教西方教三号人物优婆罗陀看得眼中冒火,手中七宝锡杖捏得咯咯作响。

灵山的晨钟刚刚敲过,法戒踏着莲步走向讲经台,金色的阳光透过菩提树叶,在他赭黄色的僧衣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台下已聚集了数百位教众,其中不少是最近听闻大乘教义后慕名而来的西方教弟子。

"诸位同修。"

法戒双手合十,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今日我们继续探讨《妙法莲华经》中'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的要义。"

法戒目光扫过台下,注意到前排几位原本穿着西方教褐色僧袍的比丘,今日已换上了与大乘僧众相似的黄色袈裟。

法戒嘴角微微上扬,继续道:"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道故。'这意味着什么?"

台下一位年轻比丘忍不住举手:"老师,这是不是说我等本来就有佛性?"

"善哉!"

法戒眼中闪过欣喜,"正如明镜蒙尘,非镜无光。众生的佛性被无明烦恼遮蔽,修行不是从外获得什么,而是擦去尘埃,显发本有光明。"

正当法戒要进一步阐释时,大殿门口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优婆罗陀身着绣有金色符文的华丽袈裟,手持镶嵌七宝的锡杖,缓步而入。

其身后跟着十二位持戒弟子,个个神色肃穆,其中为首的正是优婆罗陀大弟子紧那罗。

"法戒道兄。"

优婆罗陀的声音如金属碰撞般冷硬,

"听闻你近日在灵山广传'众生皆可成佛'之说,引得我西方教众根基动摇。

本座特来请教,这'速成佛'之说,可有经典依据?"

法戒不慌不忙地深施一礼:"优婆罗陀道兄前来,小僧有失远迎。大乘经典浩瀚如海,皆言佛性本具。《华严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涅盘经》亦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荒谬!"

优婆罗陀锡杖重重顿地,发出清脆的响声,

"本座从未听过此等经文,分明是尔等编造的伪经,我西方两位圣人历经三大阿僧只劫修行,方证菩提。若如你所言,人人本具佛性,那佛陀何须苦修?众生何须持戒?"

法戒神色平和:"大僧所言极是,佛陀确实示现修行。但请思量,佛陀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时,可曾增添一法?不过是破除迷执,见本来面目罢了。"

台下开始窃窃私语。

一位年长的西方教教众皱眉摇头,而他身边的年轻僧人却眼睛发亮。

优婆罗陀冷笑一声:"巧言令色!若无戒定慧三学,如何对治贪嗔痴三毒?若无六度万行,如何累积成佛资粮?你这般说法,是要让众生废弃修行,耽于空谈吗?"

法戒向前一步,声音依然温和却坚定:"戒定慧不可废,但应知其本质。持戒不为功德,而为调伏妄心;禅定不为神通,而为明见自性;智慧不为多闻,而为破迷开悟。六度万行,皆是从本具佛性中自然流露,非从外得。"

"大言不惭!"

优婆罗陀面色涨红,"你可知多少教众因你这邪说,废弃多年苦修,整日只知高谈阔论?明觉!"

他突然转向人群中一位年轻教众,

"你自幼随我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