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o2章 万道衣(4 / 5)
道念聚在一处,互相暖着、扶着,长成更结实的模样。
风带着墨香、米香和绣线香,掠过田埂时,合道树的叶子沙沙应和,调子比以往都软糯。
阿福的儿子抱着那支毛笔,在田鼠道灵的簇拥下往远处跑,小脚丫踩过文心禾的墨米,留下串串带着墨香的脚印。
那些脚印里,正慢慢冒出新的芽,芽尖顶着墨色的壳,像在说:故事啊,就该这么缠缠绵绵地写下去,把甜的、暖的、亮的,都织在一处,才够热闹,才够长久。
而远处的田埂上,织锦匠人正用新抽的灵脉金线织着什么,阳光透过金线,在地上投下片晃动的光斑,像无数跳动的道念——那是故事新的开头,藏在丝线里,藏在笑声里,藏在每个悄悄生长的希望里。
那带着墨香的芽刚舒展叶片,就被织锦匠人的金线缠住了,金线绕着新叶打了个巧结,竟开出朵金红相间的花。
匠人捧着织了一半的锦缎笑:“你看这线,绕着芽儿长,反而比直着织更活泛。”
说罢往锦缎上绣了片文心禾的叶子,叶尖的墨滴落在缠丝禾的穗上,穗子便垂下串串墨色的米,像谁在上面题了诗。
田鼠道灵们叼着墨米往石缝里藏,藏着藏着竟垒出个小小的“粮仓”
,粮仓的石壁上沾着墨香,引来群“墨蝶”
——这些蝶翅是宣纸的白,翅尖沾着灵墨,飞过时会留下淡淡的墨痕。
有只蝶停在阿福儿子的毛笔上,翅膀扇动间,笔杆上竟浮现出“童言无忌”
四个字,小家伙看不懂,只觉得毛笔变沉了,便拖着笔在田里跑,墨痕在地上拖出条蜿蜒的线,线上竟冒出丛丛新禾,穗子都弯着,像在听他咿咿呀呀的话。
苏糖霜的太初剑映着墨蝶的影子,剑身上的阴阳鱼图案开始转得更快,转着转着竟吐出颗“墨丹”
,丹身漆黑,却泛着温润的光。
有个总写不出好字的书生得了这丹,研墨时突然觉得手腕松快,笔锋落在纸上,竟带着缠丝禾的柔劲,写出的字既有筋骨又有暖意。
他对着合道树作揖:“原来字不是练出来的,是养出来的,就像这禾苗,得有阳光雨露,还得有田鼠藏粮的热闹。”
孙悟空的面馆新添了“墨香禾面”
,用的正是墨色的米,煮出来的面汤黑如砚台,却透着股清冽的甜。
有个老秀才来吃面,用筷子蘸着汤在桌上写字,写的是“稻可充饥,墨能养心,皆是人间烟火”
,字刚写完,就被道念鸟衔来的稻壳盖住,倒像是给这话盖了个朴素的印。
合道树顶的万道果里,光海已缠成了团锦缎似的光,里面的生灵之道互相经纬——金线的韧、墨香的润、童言的真,都在里面织出繁复的花纹。
李煜杰望着这花纹,忽然明白所谓“万道”
,原是幅永远织不完的锦,你添你的线,我染我的色,他绣我的花,看似各不相干,却在同片天地里,织出了彼此的模样。
阿福的儿子拖着毛笔跑到合道树下,笔杆上的“童言无忌”
四个字突然亮了,引来无数墨蝶围着他飞。
他举起毛笔往万道果的方向指,笔尖的墨滴飞出去,竟在光海上晕开片新的墨色,里面立刻长出株“童心道禾”
,穗子短短的,结的米圆滚滚的,像颗颗小脑袋。
风带着墨香和米香掠过锦缎般的光海,合道树的叶子沙沙地唱,调子像谁在轻轻抚过锦面。
织锦匠人往锦缎上添了最后根金线,笑着说:“你看这锦,线头越多,越热闹;这故事,人越多,越绵长。”
而绵长的故事里,墨蝶还在飞,田鼠还在藏粮,阿福的儿子抱着那株童心道禾,咯咯的笑声混着墨香,飘得老远——他知道,前面还有更多的线要织,更多的字要写,就像那永远织不完的锦,永远长不尽的禾,在天地间,慢慢铺展,慢慢生长,把每种道,都织成最暖的模样。
那童心道禾的圆米刚结满穗,就被道念鸟啄了颗去,鸟儿衔着米往远处飞,飞过孙悟空的面馆时,米掉在“道味台”
上,竟长出层薄薄的糖霜。
苏糖霜恰好路过,见了这糖霜眼睛一亮,取来太初剑刮了点,混进新炼的“和道丹”
里,丹身顿时多了层甜香,引得路过的小狐妖都踮着脚望。
“甜的,就是好的。”
小狐妖又在台边画了只舔爪子的狐狸,旁边多了行小字,是阿福儿子用手指蘸着糖霜写的:“禾禾,甜。”
字虽歪扭,却带着股憨气,和小狐妖的画凑在一起,倒像是两个小家伙在说悄悄话。
有个酿酒的师傅看了,突然悟了:“原来酒不光要烈,也得带点甜,就像这道,刚硬里总得藏点软。”
说罢往面汤里倒了勺新酿的米酒,酒液落在地上,竟长出株“醇禾”
,稻穗沉甸甸的,晃一晃就飘出酒香。
阿福正教老农们给醇禾搭架子,他儿子抱着童心道禾的穗子在旁边玩,小脚丫踢到块石头,石头滚到织锦匠人的锦缎旁,竟沾着金线长出层青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