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8章 三大顶刊?都不如许院士!(1 / 2)

加入书签

此时,许秋的脑子也在飞速转动。

脑内致病 b 细胞与外周 b 细胞的差异……学术界几乎没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

因而想要探究,必须找出一套崭新的验证方法。

许秋思索起来——

首先,肯定得获取脑内 b 细胞样本和外周 b 细胞样本。

其次,对比两者之间的数据分析差异。

以及验证功能,确认两者功能存在差别。

还有最后的机制探索……尽可能剖析清楚脑内 b 细胞的致病机制。

这一套完善的流程下来,可以说是环环相扣。

每一步都非常复杂。

不过好消息是,如今临医有着省内支持,客观条件拉满了,只要许秋想做,基本上各种实验都能开展。

而且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反馈结果。

因而很快,许秋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启了验证之路。

第一步自然是获取样本。

这一点并不难。

研究所这边本就在进行多发性硬化新药的研发,因而多发性硬化患者脑组织样本储备不少。

同时,还得同步采集患者的外周血作为对比。

许秋选择的是胰脏 b 细胞。

另外为了严格对照,还得取健康人脑组织。

随后就是细胞分离技术了。

这一点,在其他地方可能不好实现。

但许秋的研究所这边,条件都已经具备。

这次是许秋亲自操刀,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精准地将脱髓鞘病灶中的 b 细胞分离出来。

确保没有混杂外周细胞。

随后,结合流式分选,用 cd19+抗体标记 b 细胞,并排除 cd3+(t 细胞)、cd14+(单核细胞)等等污染细胞……

这一套流程做完,样本就只剩下所需要的脑内 b 细胞了。

众人看得咋舌。

林根生眼球更是直突突:“许院士这技术……感觉比咱们科研人员还专业。”

张教授看了一眼:“许院士毕竟是院士,难道不应该吗?”

“……”

林根生沉默。

难道……应该吗?

院士只能说明学术能力强,但,不一定真的擅长各种实验操作。

就像是一名建筑师,让他去和水泥、砌墙,分分钟被水泥工和砌墙工吊打。

汪居廷便是如此。

他作为院士,基本功肯定有的。

科研能力也绝对不弱。

否则,也不可能把许秋的成果纳为己用。

事实上一般人就算拿到了许秋的研发机密,也不一定能驾驭。

不过,汪居廷在实操方面就不咋地了。

他更像是一个决策者。

因而,需要一个个林根生这样的教授为他卖命。

但来到许院士研究所后,所有的一切都出乎了林根生的预料。

他本以为,自己只是在对科研的敏感度方面不如许院士,但如今看来……其实自己最引以为豪的实验操作,都远不如许秋!

对方不仅能高屋建瓴。

更能挽起袖子干。

简直是全能了。

“放平心态,习惯就好。”张教授此时说了一句。

他看林根生,感觉就像是看前几个月的自己。

不过如今他已经习惯了。

许院士若是和寻常的院士一样,也不会成为大夏最年轻的院士了……

破格者,就该有常人无法理解的不可思议能力。

……

实验室里。

许秋在完成脑内 b 细胞和外周血 b 细胞的制作后,考虑片刻,又多取了两样标本。

分别是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患者,以及缓解期患者。

通过不同的疾病分期,来验证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

随后,是数据分析。

预处理,利用 cell-Ranger 过滤低质量细胞,也即线粒体基因大于 20%或基因数小于 200 的细胞将会被剔除。

以及聚类分析。

用 Seurat 算法进行 t-SNE 降维,依据基因表达相似性将细胞分为不同亚群。

最后,筛选不同组别的差异表达基因。

在大半个实验室停工,全力为许秋保驾护航的情况下,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随后发现,脑内 b 细胞 cxcR4 比外周高出五倍,IL-10 则下降了三倍。

当然更显着的在于基因差异!

结果发现,脑内 b 细胞促炎因子 tNF-a、趋化因子受体 ccR5 均高度表达!

功能富集分析中更是发现,脑内 b 细胞高表达基因富集于“白细胞跨内皮迁移”和“NF-k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