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平蝗妖策,绝裔之计!(2 / 3)
死亡。
而蝗虫的真正天敌,不是什麽禽鸟,却是蛙类与蜾蠃!
同时,土壤失水,植被覆盖率降低,还会使得植物含水降低,蝗虫则最喜以此类植物为食。
乾旱又会导致蝗霉难存,「蝗霉」之物,实为蝗虫致病之害。蝗虫若得此害,必生「抱草瘟」。
抱草瘟一旦传播,蝗虫群体则将大量死亡。
如此蝗虫难以成群,自然也就不再可能形成什麽蝗灾了。
陈叙逐一分析了蝗灾形成的种种先决条件,最后总结:
「蝗害之因,不仅在于乾旱,更在于水旱失衡,草木凋敝,阳气独盛,阴湿不济,蛙蛇俱亡,蜾蠃难存……」
说到根本,蝗灾的出现,不仅是在于乾旱,而更是在于生态失衡!
如今这时代,自然没有什麽生态的说法。
陈叙因此总结为:「时序失度,阴阳舛错。」
而时序失度,又不仅仅是天灾,更是人祸!
毕竟,植被又为何会骤然大量减少?此乃人为矣。
这就又回到了先前的问题:「斧斤不时,滥砍滥伐,致使根柢尽拔,水土流失,地气不藏。」
珑川一带,植被十去其八,土壤保水能力早就微弱至极。
四月不雨便至使河床裸露,山溪断流,井水乾枯。
百姓群中,因为乾旱速降而恐慌漫延,如此又造成了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
诸如因为抢水而发生的群体械斗,因为粮食减产而引来的食物争夺。
包括但不限于,入室抢劫丶谋财害命丶卖儿鬻女……乃至于,人为菜食等等!
民怨沸腾,则妖气愈盛,妖害加剧。此消彼长,灾害甚矣。
写到此处,陈叙便看得明白,朝廷中一部分人其实应该也是同样看清了这一点。
如此,才有先前那道小题:斧斤以时入山林。
陈叙不知道他们看清了第一层,有没有看清第二层第三层,又或者虽是看得明白,但可有解决之法?
他并不全知全能,有些问题此时也无法深究。
他唯有以笔墨为神器,在此时此刻完成自己应写的这篇文章。
根据蝗灾产生原因,平此妖蝗:
其一,养国山林,复土保水。
具体实施方法则又有洋洋洒洒十数条。
诸如封山育林,春三月禁斧斤;
遵循仲冬斩阳木丶仲夏斩阴木之阴阳伐木法则;
复古礼,再设大黎《田律》,设立虞衡二司,既控制伐木,亦定期植树;
如「无树者不椁」,「民栽官补」等等。
此外,更应从百姓之中,传播育林之术。
如正月移栽,压条分根,壅土护根,使根系复壮等等。
尤其重要的一点则是:要使民爱其树!
何以使民爱其树?
不过是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害罢了。
有赏有罚,利驱之,刑罚之。
长此以往,水土复生,此即为千秋万代之计!
但这些,又还不够。
北疆今时大旱,如何植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