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信任的裂痕与沉默的回响(1 / 7)

加入书签

    编程大赛与围棋五段的成功,像是给林小圈穿上了一层无形的铠甲,让他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昂首挺胸。然而,这层铠甲却无法完全覆盖另一个战场留下的伤口——那个由“四条不公平”指控引发的、与语文老师孙老师之间的冰冷僵局。成功的喜悦是短暂的,回归日常的校园生活,那片笼罩在语文课上的阴云,非但没有散去,反而变得更加沉重,以一种更隐晦、更伤人的方式,侵蚀着十二岁少年的心灵。

    第一节:无处不在的“特别关注”

    新学期开始,五年级三班的语文课,气氛变得格外微妙。

    孙老师依旧是那位孙老师,板书工整,讲解课文条理清晰。但她的目光,如同安装了精准定位系统,总会若有若无地、长时间地停留在教室后排靠窗的那个位置——林小圈的座位。

    这种“关注”并非关心。它更像是一种无声的监视,一种随时准备捕捉错误的狩猎姿态。

    课堂上,难免有交头接耳的时刻。孩子们这个年纪,注意力像跳跃的麻雀,很难长时间完全集中。前排的李哲和同桌偷偷传看新买的贴纸,隔壁组的王萌萌和后排的女生小声讨论着昨晚的动画片……这些细碎的声响,孙老师似乎充耳不闻,或者只是用眼神淡淡一扫便过。

    然而,一旦林小圈这边有任何风吹草动——

    也许他只是侧身想借一块橡皮,也许他只是因为思考而无意识地用笔轻轻敲了一下桌面,也许他只是压低声音快速问了同桌一句刚才讲的生词是什么……

    “林小圈!”

    冰冷的、带着明显不悦的呵斥声总会像鞭子一样骤然响起,打破课堂的节奏。

    “上课不许说话!东张西望什么?心思又飞到哪儿去了?”孙老师站在讲台上,目光锐利如刀,直直地钉在他身上,“别人都能遵守纪律,为什么就你总是管不住自己?”

    全班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过来。那目光里有好奇,有同情,但更多的,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看热闹,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因为自己未被批评而产生的侥幸和微妙的优越感。几次之后,连最初那几个会私下为林小圈抱不平的同学,也渐渐沉默了。

    林小圈感觉自己像被剥光了放在展览台上,每一寸肌肤都暴露在无形的 scrutiny (审视) 之下。他脸颊发烫,低下头,紧紧抿住嘴唇。一种混合着委屈、愤怒和巨大羞辱感的情绪,像藤蔓一样缠绕住他的心脏,越收越紧。

    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孙老师似乎找到了一种“合法”的惩戒方式。

    有时,当他低头看书时,一个阴影会突然笼罩下来。接着,后脑勺会传来一阵并不算轻、带着明显惩戒意味的拍打。

    “啪!”

    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课堂上格外清晰。伴随着这拍打的,往往是孙老师带着嘲讽的训诫:“坐直了!没骨头吗?还是脑子里在想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刹那间,教室里总会抑制不住地爆发出几声低低的窃笑。尤其是以王涛为首的那几个男生,他们会互相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嘴角咧开,毫不掩饰那份看笑话的乐趣。

    这笑声,比孙老师的拍打和训斥更让林小圈感到刺痛。那是一种被孤立、被当成异类、尊严被践踏的感觉。他猛地攥紧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用疼痛来压制住几乎要冲口而出的反驳和怒吼。

    他开始用一种近乎自毁的方式反抗。

    在数学课上,他依旧是那个思维敏捷、频频举手、解题方法让老师都眼前一亮的优等生。在英语课上,他的口语流利,发音标准,是小组活动中的核心人物。他像一只骄傲的孔雀,在能展现自我的领域,拼命张开羽毛,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

    可一到语文课,他就仿佛换了一个人。他不再主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