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棋局内外的攻守道(2 / 5)

加入书签

关乎胜负;一兵一卒,需物尽其用。它考验的并非石破天惊的妙手,而是耐心、精确、以及贯穿始终的全局掌控力。】

    紧接着,一个名为《官子精讲与价值判断V2.0》的PDF文件传了过来。林小圈点开,立刻被吸引。这份资料并非堆砌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用极其清晰直观的图表、大量实战案例对比,将复杂的官子价值计算、先后手选择、常见棋形的细微得失、甚至如何利用对手心理时间差,都剖析得明明白白。其思路之简洁高效,角度之刁钻老辣,让林小圈看得如痴如醉,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OldTree:【纸上谈兵,终觉浅。从明晚起,每晚九点半,找我下两盘慢棋。规则:只下官子。】

    林小圈一愣:【只下官子?】

    OldTree:【对。我会上传一些职业棋手的中盘末局面的棋谱,我们从中盘接手,只较量官子。让你亲身体会,何为‘积小胜为大胜’,何为‘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于是,一场奇特而极端的特训悄然展开。

    每晚九点半,成了林小圈雷打不动的“官子修罗场”。OldTree的棋风在官子阶段展现得淋漓尽致,老辣得近乎“吝啬”。在看似风平浪静、大局已定的棋盘角落里,他总能像最精明的会计师,于细微处挖掘出被常人忽略的最大利益。他从不直接告诉林小圈下一步该怎么走,每一盘对战结束后,他总会将几个关键节点单独拎出来,截图,用画图工具标上记号,然后以苏格拉底式的诘问发起“灵魂拷问”:

    “第187手,你为何选择‘扳’而不是‘立’?计算过两者后续三手之内的目数差异和厚薄影响吗?”

    “右上角这个局部,你算过脱先他投的价值吗?判断依据是什么?”

    “仔细看,我第203手这步‘挤’,你认为它最大的意义是直观得了两目,还是彻底破坏了你这块棋未来的潜在眼位,从而影响了中腹的攻防态势?”

    这种连续不断的、直指计算核心与思维盲区的提问,逼着林小圈不得不跳出固有的、略带惯性的计算模式,从更本质、更全局、更长远的角度,去理解棋盘上的每一次交换,权衡每一手棋的隐形价值。他感觉自己像一块生铁,被放在OldTree这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中,反复锻打,去除杂质,锤炼韧性。

    然而,现实中的波折从不因个人的努力而缺席。

    就在林小圈感觉自己的官子能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对棋形的敏感度和价值判断有了质的飞跃,并信心满满地报名参加新一轮的五段升段赛时,第一次冲击却以惨痛的失败告终。

    那是在比赛的最后一天,最后一轮。对手是一个以韧劲和官子细腻著称的男孩。整盘棋鏖战了近三个小时,局势始终犬牙交错,呈细棋模样。进入读秒后,在一個看似无关紧要的单官劫争中,林小圈因为时间压力和一丝求稳的侥幸心理,走错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次序。就是这个微小的失误,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被推倒,导致他在后续的定型中处处受制,最终裁判数子,他以半目之差,饮恨败北。

    “半目……”当结果宣布时,林小圈感觉自己的心脏像被一只冰冷的手狠狠攥了一下。他呆呆地看着棋盘,那黑白交错的格子仿佛在旋转、嘲笑。周围嘈杂的议论声、对手如释重负的叹息声,都变得模糊不清。

    回到家,已是傍晚。家里的气氛有些沉闷。顾无双摸了摸他的头,递给他一杯温水,什么也没问。林大强看了他一眼,嘴唇动了动,最终也只吐出两个字:“吃饭。” 没有人责备他,甚至连林大年,也只是在饭桌上瞥了他一眼,罕见地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但林小圈自己能感受到那种无形的、沉重的压力。它来自爷爷那声几乎听不见的、若有若无的叹息;来自父亲比平时更加沉默的背影;更来自他自己内心巨大的失落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这比直接的批评更让人难受。

    “就差半目……只差半目……”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电脑屏幕的光映着他有些苍白的脸。他点开那个灰色的古树头像,手指在键盘上徘徊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