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开疆拓土(3 / 5)
sp; 保驾护航。”
这是极高的荣誉与信任,方孝孺与铁铉离席拜谢,心中那一点点因卸任而产生的怅然,顿时化为乌有。
次日,奉天殿。
庄严的朝会上,首先举行了对卸任内阁成员的褒奖仪式。
方孝孺受封“太师”,铁铉晋封“镇国公”,其余阁臣皆有厚赏。
朝廷肯定了他们十年来的功绩。
紧接着,苏宁当廷宣布了新一届内阁的任命。
“经朕斟酌,并咨询资政院,新一届内阁成员如下!”司礼监太监展开明黄圣旨,高声宣读:“授杨士奇为内阁首辅,领吏部尚书!”
“授杨荣为次辅,领户部尚书!”
“授杨溥为东阁大学士,领礼部尚书!”
圣旨中念出的名字,除了“三杨”这几位在之前十年中已在各部表现出卓越才能、思想开明且支持新政的干臣外,还有数位更为年轻的面孔,他们或是来自地方,政绩斐然的督抚,或是精通新学、善于实务的技术型官员。
“三杨”及新任阁臣们出列,跪地领旨,神色庄重而充满使命感。
苏宁看着这批新鲜血液,肃然道:“杨士奇,杨荣,杨溥,尔等皆乃朕简拔于微末,历练于实务。旧辅已为大明打下坚实根基,开创良好局面。然,创业维艰,守成亦难,开拓更不易!新铁路需规划,新领地需消化,新技艺
需推广,万民福祉需增进......此皆尔等之重任!望尔等继承前人之志,秉持“天工”精神,格物致知,勇于任事,辅佐朕,开创更为辉煌明天!”
首辅杨士奇代表新任内阁表态,声音沉稳有力:“臣等蒙陛下天恩,委以托孤之重,敢不竭尽驽钝,肝脑涂地!必当谨遵圣训,秉持公心,协调各部,推进新政,使我大明江山永固,社稷长安!”
这场权力交接,平稳、顺畅,且充满了积极的仪式感。
它向所有朝臣乃至天下人表明,大明的政治运作正在走向制度化与规范化,皇帝的权威与文官政府的有效治理得以结合。
老臣得到尊荣与妥善安置,新人得以擢升并承担重任,整个官僚体系看到了明确的晋升预期与制度保障。
朝会之后,新的内阁迅速运转起来。
杨士奇等人本就是能臣干吏,对政务极其熟稔,加之他们多为新政的拥护者和参与者,对接下来的发展路线有着清晰的认知。
朝廷的政令,在新内阁的主持下,继续沿着苏宁设定的轨道,高效地推行下去。
大明的政局,平稳地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个由更熟悉新政,更具开拓精神的官员主导的时代,正式开启。
所有人都期待着,在这批新生力量的带领下,天工盛世将走向另一个高峰。
天工十二年,春寒料峭,然而大明朝堂之上的气氛却比这天气更为炽热,甚至带着一丝肃杀。
十年生聚,十年发展。
如今的大明,国库充盈,仓廪殷实。
铁路已纵横南北主要行省,公路网络不断延伸,将帝国的核心区域紧密连接。
龙江、马鞍山等地的钢铁厂日夜轰鸣,产出着海量的钢铁,支撑着军队的武备与各地的建设。
天工院下属的兵工厂,早已实现了“天工式”步枪与各类火炮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军队换装率超过七成。
海军方面,装备了蒸汽明轮与新式火炮的艨艟巨舰已形成战力,游弋于万里海疆。
这是一个强大到令周边所有势力都感到窒息的力量。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