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洪武下葬(5 / 6)
p;眼见争论将起,朱允?连忙打圆场:“二位都是为国着想,此事后再议。三弟身体不适,还是先回去休息吧。”
苏宁也不坚持,在赵灵儿的搀扶下告退。
走出殿外,赵灵儿低声道:“王爷方才为何要替藩王说话?”
苏宁微微一笑:“我那不是替藩王说话,是在替大明江山说话。建文帝性子急,方孝孺又太过书生意气,若真逼反了四叔,天下必将大乱。
“那王爷为何不直说?”
“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建文正在兴头上,听不进逆耳之言。”苏宁回头望了一眼巍峨的宫殿,“等着看吧,这场风波,才刚刚开始。”
葬礼持续了整整七日。
这七日间,南京城夜夜灯火通明,百姓自发守夜,为这位传奇皇帝送行。
第七日深夜,当最后一批官员离去后,苏宁独自留在享殿内。
他屏退左右,跪在朱元璋的灵前。
“皇爷爷,”他的声音不再虚弱,“您终究还是走了。”
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复杂的表情。
“您知道吗?这些年来,孙儿每天都在害怕,害怕被您看穿,害怕步那些功臣的后尘。”他轻抚着梓宫,“但现在,孙儿反而有些想念您了。”
他从怀中取出一本奏折,轻轻放在灵前:“这是孙儿这些年来暗中推行的一些新政,本想找机会给您过目......可惜,再也没有机会了。”
奏折上记载着改良农具、兴修水利、推广新作物等种种措施,都是苏宁这些年在装病期间,通过明通商行暗中推行的。
“您总是说孙儿太过激进,可您知道吗?若是大明不改变,百年之后......”他没有说下去,只是深深叩首。
当他走出享殿时,赵灵儿正在门外等候。
看到他通红的双眼,她什么也没问,只是默默为他披上外袍。
“灵儿,”苏宁轻声道,“从今天起,我们不必再活得如此辛苦了。”
赵灵儿依偎在他怀中:“只要与王爷在一起,妾身从不觉得辛苦。”
洪武皇帝的葬礼,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但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这场葬礼也预示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一个暗流涌动,充满变数的时代。
而在北平,燕王朱棣在接到葬礼详报后,与谋士姚广孝进行了一番深谈。
“允?这孩子,倒是有他父亲的一丝丝魄力。”朱棣将密报递给姚广孝。
姚广孝仔细阅后,沉吟道:“新帝登基就敢动陪葬规制,确实不简单。不过更让贫僧在意的,是吴王的表现。”
朱棣挑眉:“允??他怎么了?”
“据报,吴王在葬礼上公然反对急行削藩之策,与方孝孺发生了争执。”
朱棣闻言大笑:“这小子,倒是学会审时度势了。”
姚广孝却神色凝重:“王爷不可小觑。吴王这些年来装病避祸,暗中却通过商行推行新政,其志不小。如今新帝登基,他反而敢于直言,这其中必有蹊跷。
“无妨!允?早就已经被父皇吃干抹净,任他有天纵之才,也休想翻出大声浪。”
“王爷,最麻烦的是吴王府好像对我们的联络毫无反应。”
“哼!无妨!他会想通的,毕竟他自己也是藩王。”
朱棣踱步到窗前,望着南方的天空喃喃自语:“父皇,你放心!这大明江山,不会在允?小儿手中败掉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