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可能会演变成暴力的对抗(2 / 4)

加入书签

,那个高个子还假装跟我买烟,拐弯抹角地打听我们各家店铺的营业情况。”

“他都问了些什么?”郑建国追问道,心脏“怦怦”直跳。他知道,这可能是最关键的部分。

“他问我,‘老板,你们这儿晚上几点关门啊?’,我说十点。他又问,‘关门以后,市场里还有人值班吗?’,我说有啊,老张头在门房看着呢。然后,他又指着我们家铺子后面那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电线问,‘这线路看着挺老的,没出过事吧?’……郑乡长,您说,一个买烟的,他打听这些干嘛?这不就是踩点吗!”

踩点!

这个词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郑建国,将他所有的猜测和怀疑,都照得雪亮!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可疑”了,这是典型的、带有明确目的性的纵火前侦查!

郑建国感到自己的后背已经渗出了一层冷汗,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继续询问细节:“你还记得那几个人的特征吗?比如口音,或者身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口音……有点像外地人,但说得不重。那个高个子,左边眉毛上好像有道小疤。哦,对了!他抽烟的手,是左手!是个左撇子!”

左撇子,眉上有疤,一高一瘦……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郑建国的脑海里迅速拼凑成了一个危险的画像。

“你做得很好!”郑建国由衷地夸赞道,同时给了他最专业的建议,“听着,如果再看到他们,不要惊动,保持距离。第一时间想办法报警,告诉警察有可疑人员在市场内活动。记住,安全第一!”

电话那头的男人苦笑了一声:“报警?郑乡长,我也想啊。可等警察来了,人早没影了。我跟谁说去?说有两个人问我几点关门?警察不得把我当神经病啊……我思来想去,这事,也只有跟您说才有用。”

这番话,让郑建国感到一阵无力和心酸。是啊,在没有实际罪行发生前,这种“可疑”在僵化的执法流程里,是多么的难以立案。民众的恐慌和敏锐的直觉,与冰冷的程序之间,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挂了电话后,听筒里传来“嘟嘟”的忙音,但郑建国的耳朵里却嗡嗡作响。办公室再次恢复了寂静,但这寂静里,却充满了风暴来临前的压抑。

他没有立刻坐下,而是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大脑飞速运转。这个匿名电话,像一块从天而降的巨石,彻底砸碎了他心中最后一点侥幸。

这不是意外,甚至不是简单的报复性纵火。这是一个有组织、有预谋、有侦查、有明确作案路线图的犯罪团伙!他们的目标,就是沿着那条拆迁规划线,系统性地清除掉所有障碍!

他回到桌前,将刚刚从电话里听到的所有信息,一字不差地、用尽全力地记录了下来。他的笔尖在纸上划出深深的印痕:

【线索来源:城东市场匿名商户(声音紧张,可信度较高)】

【可疑人员:两人。主犯特征:男性,身高约一米八,偏瘦,戴鸭舌帽,左撇子,左眉有疤,外地口音。从犯特征:男性,较壮,跟随主犯。】

【可疑行为:1、在市场内反复游荡,不购物。2、重点观察建筑结构、电线线路、后巷等薄弱环节。3、主动搭讪商户,刺探夜间安保情况、关门时间、线路安全等敏感信息。】

【综合判断:极有可能为纵火团伙进行前期踩点,城东市场危险等级极高!】

写完最后一个字,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虽然他依然不完全确定这伙人就一定和之前的火灾有关,但所有的逻辑链条都已经严丝合缝地指向了这一点。那个在暗中操纵一切的黑手,终于因为这次不经意的“踩点”,露出了一丝具体的、可以被追踪的马脚。

任何线索都绝不能放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星期,两个星期过去了,郑建国非但没有等来任何好消息,反而陷入了更深的迷雾。他收集到的外围信息越来越多,但指向核心的关键证据,却始终找不到。

李卫东那边传来的消息令人沮丧。他派去的两名便衣警察在城东市场蹲守了整整十天,别说左撇子和眉毛有疤的高个子,就连任何形迹可疑的人都没再出现过。那个神秘的纵火团伙,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在打出那通试探性的电话之后,就彻底隐匿了行踪。他们就像是经验最老道的猎人,稍稍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便立刻缩回了黑暗的巢穴。

而那个给他打匿名电话的商户,也再无音讯。郑建国曾两次装作采购员,独自一人去城东市场里转悠,试图找到那个“信得过他”的人。他在市场里走了一遍又一遍,观察着每一个商户的表情。他看到的是一张张被恐惧和猜疑笼罩的脸。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一旦有陌生人靠近,便立刻警惕地散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氛围。他知道,那个打电话的人,此刻一定也正躲在某个角落里,用恐惧的眼神观察着他这个“不速之客”,却再也不敢上前相认。

巨大的无力感像潮水一样淹没了郑建国。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拳击手,明确地知道对手就在黑暗中,却始终找不到对方的位置,只能徒劳地对着空气挥舞拳头,耗尽自己的力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