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阴差阳错(3 / 4)

加入书签

而去,过得东路两重宫门,须臾到得一处斋堂里,入内便见燕平王正愁眉苦脸与几个内府大员面面相觑。

    陈斯远上前见礼,燕平王顿时眼前一亮,随手一指道:“陈枢良鬼主意最多,如今内府遇见难处,尔等只管说与他听就是了。”扭头又吩咐道:“来呀,给枢良加一把椅子。”

    内府官员晋升不走科举,这二年却有内府官员转迁朝堂,内中四人俱都是朱紫,陈斯远哪里敢落座?略略推让一番,惹得燕平王不耐,这才挨着椅子小半边落座。

    当下就有一内府郎中起身道:“去岁赈灾、平乱,大内内帑不足,圣上无奈之下自内府抽了五十万两银钱充作内帑。孝廉也知我内府运作环环相扣,少了这五十万两,莫说是内府钱庄,就是万客来都有些为难。不知孝廉可有法子筹措一笔银子,起码要让内府缓上半年。”

    半年后夏收、秋收都过了,内府就能缓过来。

    陈斯远正思量着,又有一内府郎中说道:“除此之外,先前与英夷定下身毒生铁买卖,虽只执行了二年,却对我大顺冶铁冲击极大。乐亭铁厂减产两成,佛山、巴蜀等地私营铁铺倒闭者不知凡几。

    圣人被朝堂吵得头疼不已,也有意让我内府吃下英夷铁料。”

    陈斯远也不急着说前头的事儿,待那郎中说罢,立马纳罕道:“据我所知,身毒铁料质地极佳,又多用作军械,于民间影响这么大吗?”

    又有个内府副总理大臣苦笑道:“孝廉不知,自太上时官营作坊所造军械愈发不堪用,便将采买之权给了内府。内府虽有铁厂,却无铁器作坊,无奈之下只得从民间采买。

    比价、比质,每岁倒有三成多的军械是从佛山采买而来。因着这身毒铁料质地极佳,这二年就渐渐断了佛山采买。”

    陈斯远点点头,若有所思。此时内侍奉上香茗来,陈斯远接过来呷了一口。

    筹集银钱的事儿好说,大不了发行债券,凭着内府的名号,只消许出去一成的利,京师豪富之家定会趋之若鹜。

    倒是那身毒铁料挤占了大顺本土铁料的份额……陈斯远心下不禁哭笑不得。一万万斤听着多,折算下来也就不到六万吨罢了,这么点儿铁料生生将佛山等地的铁铺挤兑得无以为继,可见这年头工业基础差到什么程度了。

    身毒铁料质地优良,乃是打造军械的不二之选,且与英夷业已定下契约,等闲改易不得。为今之计乃是拓展铁料应用,只可惜百姓还是穷苦了些,不然这么点铁料略略一降价,早就消耗干净了。

    牢骚一番,陈斯远琢磨起正事儿来。如今大顺不拘运河还是海运,都要走津门到通州这一段,船运到了通州才会转陆运。他当初来京师时问过,通州到京师四十里有奇,这条官道因往来车马繁多,是以每隔两年便要修整一番。

    陈斯远不是学工科的,即便知道蒸汽机原理也造不出能用的,不过依稀记得西夷当初也是先用马车行在轨道上,那轨道还是木轨……若是将往来通州、京师的官道旁造一条窄轨铁路,再将各色马车改造一番……这铁料不就有了消耗的地方?

    这样一来,就要内府吃下民间生铁,内府银钱又不凑手……就需要进一步发行债券。至于偿还,等铁路一修成还能缺得了银子?

    细细琢磨一番,陈斯远心中大抵有了胜算,可这抛费多少银钱、靡费多少铁料,都须得仔细计较一番才好。再者说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总不能燕平王问计,自个儿立马就答上来吧?

    开了这个头,只怕以燕平王的性子定会三天两头来寻自个儿问计。

    因是他故作蹙眉沉思,足足饮了一盏茶光景,方才抬眼与众人拱手道:“各位大人所说难处,学生业已知晓,心下倒是有了些成算,只是还需仔细思量一番。王爷若不急切,可否容学生回去细细思量一番?”

    内中几个内府大员彼此对视,又纷纷看向支肘蹙眉的燕平王。那燕平王眉头一挑,顿时笑道:“本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