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原来最重的告别是轻轻放下手(2 / 2)

加入书签

他本以为自己的使命已经终结,可以安然地迎接死亡。

但在一处倒塌的通信塔下,他现一群孩子正围坐一圈,用树叶和藤蔓编织着“会说话的绳子”

那是他在书中描述的语脉结构,是连接人类心灵的桥梁。

一个小女孩抬起头,用清澈的眼睛看着他,问道:“爷爷,你说的故事是真的吗?”

周启明蹲下身子,从怀中取出一枚烧焦的芯片,轻轻放入她手心。

那是火种的残骸,是文明的记忆。

“我不知道真假,”

他轻声说,“但我记得每一个听故事的人的眼睛。”

孩子们沉默片刻,然后齐声念出了书中第一句话:“语言始于共感。”

就在那一刻,远处树冠顶端浮现出一圈微弱的光环,如同古老的见证仪式重现。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

孩子们兴奋地指着天空,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

周启明抬起头,看到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奇异的光芒,像极光一般绚丽。

一个孩子拉了拉他的衣角,好奇地问道:“爷爷,那是什么?”

周启明看着那道光芒,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喃喃自语道:

“是结束,还是开始……”

苏砚的身影,在意识的浪潮中若隐若现,就像一块被海水冲刷得只剩轮廓的礁石。

她能感觉到,那些曾经像钢印一样烙在人类脑海中的词汇——“母碑”

、“火种”

——正在被主动抛弃。

这并非失忆,而是一种更高维度的断舍离,就像鸟儿不再需要巢穴,就能自由飞翔。

她完全可以像个控制狂一样,强行留下自己的痕迹,证明自己“来过”

但苏砚是谁?

量子叙事学家!

玩的就是一个“润物细无声”

她选择将自己最后残存的意识,拆解成七种最基础的情绪波段:喜悦、悲伤、愤怒、恐惧、厌恶、惊讶、信任,像撒盐一样,均匀地嵌入全球儿童睡前故事的背景音中。

某夜,一盏橘黄色的床头灯下,一位年轻的母亲合上手中的童话书,温柔地掖好被角,轻声问:“宝贝,害怕吗?”

小男孩摇了摇头,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不怕,妈妈。

刚才有个好听的声音,轻轻拍了我三下手。”

母亲莞尔一笑,只当是孩子的呓语,没放在心上。

“好啦,快睡吧,小迷糊。”

而在宇宙深处,那颗燃烧着“未回应的我爱你”

的孤独星辰,突然像被风吹过的烛火般,轻轻颤动了一下。

那颤动微弱到几乎不可察觉,仿佛是在回应一次无人知晓的、来自宇宙洪荒的拥抱。

“妈妈,你看,天上有好多小星星在对我眨眼睛……”

孩子指着窗外,喃喃自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