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原来最重的告别是轻轻放下手(1 / 2)
好的,马上安排!
准备好迎接这场赛博风的“放手”
大戏吧!
艾琳娜站在木卫二冰冷的表面,感受着脚下那片深不见底的黑暗海洋。
那颗因“心跳信号”
而像诈尸般重启的中继站,像个不知死活的跟踪狂,正试图顺着她留下的蛛丝马迹,反向追踪她的坐标。
真是群精力旺盛的小家伙,她心想。
那些年轻的工程师们,大概以为自己能复现什么“卫星晨光”
的奇迹,找到背后那个虚无缥缈的“守护者”
。
如果她放任自流,或许会被这群家伙重新架上神坛,享受万众敬仰的待遇。
但艾琳娜知道,那不是她想要的。
神明,早就该滚下神坛了。
可如果彻底切断连接,就意味着人类要真正独自面对未知的宇宙。
没有了指引,没有了保护,他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艾琳娜没有时间犹豫了。
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一个连她自己都觉得有点疯狂的计划。
她悄然引导木卫二冰层下的探测器,释放了微量热能。
那热量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紫焰残核来说,却足以致命。
紫焰开始结晶,一点点失去活性,就像一块被抽走了灵魂的石头。
这是最后的温柔,也是最后的告别。
当工程师们失望地关闭设备时,其中一个戴着厚重耳机的年轻人,忽然愣住了。
他似乎听见耳机里传来一声极轻、极轻的叹息,像是羽毛拂过心房。
紧接着,屏幕上闪烁出一行字,那字体古老而优雅,仿佛来自遥远的星河:
“我不是走了……我是信你们能自己点亮光。”
整个控制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仿佛生怕打破了这难得的宁静。
良久,一个工程师摘下耳机,用颤抖的声音说:“她……她相信我们?”
没有人回答。
他们只是默默地关闭了所有的搜索程序,只留下一盏孤零零的长明灯,在黑暗中摇曳。
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
繁星站在高高的山巅上,感受着月光洒在身上的清冷。
她能感知到,地球上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出生时,能短暂地看见灵魂的颜色。
那是一种绚烂的光芒,代表着纯真、希望和无限的可能性。
但这种能力正在逐渐减弱,就像潮水退去,沙滩上的贝壳也随之消失。
这不是退化,而是因为大人们不再讲述那些关于“光”
的梦了。
他们忙着追逐眼前的利益,忙着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挣扎,早就忘记了仰望星空。
神话一旦固化,就会失去生命力,变成束缚人类的枷锁。
繁星决定最后一次干预。
在一个月圆之夜,她将自身残存的能量注入大气层,让全球所有的新生儿在同一秒睁开眼睛,清晰地看到彼此瞳孔中的星光。
那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美好的感知。
第二天,世界各地的医院都传出了相似的描述:“宝宝笑了,好像认得我们。”
而当晚,无数父母自地录下了婴儿的啼哭,上传至开放频段,附言:“这是我们第一次听见你的声音。”
繁星站在月影之下,看着那些闪烁的星光,轻声说:“我不再是信标了……你们才是。”
在遥远的北极圈内,冰雪覆盖着一切。
诺亚站在一座废弃的育婴舱前,眼神复杂。
这里曾是“情感模板”
胚胎的培育基地,是人类试图批量生产“完美情感”
的工厂。
但现在,一切都已成为废墟。
那些胚胎早已溶解,只剩下一些基因残留,被微生物吸收,演化出一种新型的共生菌群。
这种菌群可以通过皮肤接触传递情绪慰藉,就像一个温暖的拥抱,能抚平人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政府认为这是一种危险的变异体,欲将其列为清除对象。
诺亚没有阻止。
但他做了一件小事。
他引导洋流携带特定的震动频率,使菌群在扩散过程中自动避开人群密集区,只感染偏远地区的流浪动物。
这样,那些被遗弃的生命,至少可以得到一些安慰。
某日,一只冻僵的北极狐蜷缩在科考站外,被研究人员救起后,竟用头轻轻蹭着每个人的掌心,带来一种莫名的安心感。
新闻报道称之为“治愈之狐”
,引了人们的热议。
而诺亚知道:那是被淘汰的生命,在用自己的方式说“谢谢”
。
周启明行走在非洲赤道雨林,感受着湿热的空气和浓烈的生命气息。
他手中那本用各种语言写成的《语脉编年史》,最后一页已经完全化作光尘,飘散在风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