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汉化道阻且长(1 / 4)
第261章 汉化道阻且长
公元385年元日一过,梁广只觉时日飞快,每天似乎都有忙不完的事情。
郡府、军府文书延用大秦太安元年,梁广让韦洵代笔,写了一道新年贺表送回长安。
这一年,也是晋太元十年,关东燕国燕元二年。
慕容永、慕容冲此前一直流窜在河东郡与平阳郡交界处,大有重回平阳的架势。
得知梁广率领迁徙队伍过龙门渡进入平阳,这股流窜鲜卑势力掉头南下。
先去骚扰闻喜,被薛氏联合裴、柳两家击退。
后又继续往南逃窜,在安邑境內大肆抢掠,被河东太守王苗之子王仲德击败,逃入鲁山(中条山东段)藏匿。
慕容冲此前在阴般称帝,改年號更始,便以新年为更始二年。
慕容恆、高盖、韩延、段隨等人,拥慕容泓之子慕容忠为主,也称燕国皇帝,也用更始年號,在弘农郡內打游击,搞得弘农太守阮琦很头疼。
慕容忠不过是个摆设,几千残兵掌握在慕容恆等人手中。
大家谁也不服谁,自然需要一个共主,遇事商量著来。
天下间,同时出现三个燕国政权,三位慕容皇帝。
慕容垂的燕国,时人称之为东燕,如今已占据雕水以东,黄河以南,包括滎阳、陈留、潁川、濮阳、高平、济北、东平、泰山、东安、泰山在內的十数个郡。
得益於鄴城的顽强坚守,魏郡、黎阳、祝阿、清河这些黄河以北地区,秦国势力还在组织反击。
冀州大部分郡县沦为秦燕交战区。
而在青州、淮北地区,谢玄率领的北伐队伍开始和燕军交战。
原本督师北伐的谢安途中染病,普军夺下徐州后,谢安便返回广陵养病。
谢玄继续率领北府兵一路向北。
在天下人看来,慕容垂的燕国才能称之为国,慕容忠、慕容冲两个流亡政权只能算是自娱自乐。
而在遥远的勇士川(甘肃榆中),又多了一个新兴的“秦国”政权,时人称之为西秦。
乞伏部大首领、大单于乞伏国仁,正式建號称秦王,改年號建义元年。
乞伏国仁被姚打回老家龟缩不出,不想法子应付强敌,反倒闭门自嗨称王姚无比愤怒地上表长安,表示自己一定要率军彻底消灭乞伏部,严惩其越逆罪。
姚请求朝廷拨付钱粮兵马,支持他进剿乞伏部。
符宏当然不理会他,勉为其难地下詔口头嘉奖一番,给姚氏几人封了几个无关痛痒的將军號。
至於钱粮兵马,自然半点不给。
乞伏部这么一闹,姚更有理由留在陇西。
梁安把消息送到平阳,梁广甚至怀疑,乞伏部早就投靠姚,配合他演戏给长安符宏看。
养寇自重变成了兵匪合流,跟长安唱起了双簧。
平阳之外的事,梁广只是保持关注,了解天下局势近况。
他的精力更多放在內治改革方面。
元日节庆时,虎责军全军大饗,每人多发两斤粮食,其余迁徙军民也领到比平日更多的配给粮。
儘量让军民们吃饱些,高高兴兴渡过来到平阳的第一个元日佳节。
元日之后,轰轰烈烈的均田分地活动拉开序幕。
在新田制下,凡郡府、平阳两县新录籍民户都能参加分田。
十六以上丁男授露田八十亩,其中二十亩是永业田,可以自由买卖並传之子孙,其余六十亩身死则归还公府。
十三以上、十六以下半丁分由减半,无永业田。
丁女分田四十亩,身死归还公府,无永业田。
桑麻田大多分布在西边谷积山脚下,大多是些破碎地块。
梁广和韦洵商量后,决定把这些田暂时留出来,节省民力以耕种穀物露田为主。
等有了多余民力,再採取招募、承包、摊分等方式处理这些破碎田地。
分田也有先后之分,1029户府兵优先级最高。
府兵数量暂定为三千,保留虎军番號。
剩余的两千缺额,从1800氏民、560户梁氏私兵佃户、三部鲜卑中补录。
优先选立军功者,其次是身体健康强壮、弓马武艺嫻熟者。
新建成的虎賁军,將会是府兵体系下的第一支正规军,由梁广自领,日常营务交李方打理。
全新的虎责军,有汉人,氏人,鲜卑人,甚至可能会有匈奴、杂胡。
梁广再三强调的建军思想就是,不论族群姓氏,只要录为军府兵籍,就是府兵成员。
今后只看训练成绩、战场功劳,不论汉胡一切凭战功升迁受赏。
府兵是兵籍、民籍合一,收缴赋税、日常行政管理由郡府负责,上番服役、
战时出征由军府负责。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