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离谱的巡游者平台(1 / 2)

加入书签

11月22号

早上谢云逸一觉醒来,看到佳宇向他展示的意外收获,他有点懵。

待到他稍稍清醒了些。

他一个翻身就立马坐了起来,没有再仔细看佳宇给的汇总信息,拿起AR头盔戴上就开始查看楼兰号的状态。

发现依然在轨道上做着圆周运动,能量余量还有38%左右,这才放下心来,开始认真仔细查看起佳宇给他的惊喜来。

“所以你接了他们的设计委托?”

“是的!因为设计出来的方案我们可以自己用!另外我们还能拿到神威-太湖之光的芯片设计方案,有了方案以后,我们的x10芯片就有方向了。”

谢云逸看着佳宇发过来的信息,他快速在方舟手机上扣起了字。

“知道了!从他们这么着急的状态来看,末日到来的时间你能计算出来,最快和最慢分别是多久吗?”

佳宇没有丝毫停顿就直接回复:“从他们给出的那份设计图纸来看,从我尝试修改开始,到修改结束,至少需要7-15天,对方的那艘船,假设把太空中的船坞清空了,只待图纸完善的话,那么最短至少需要1年半时间”

“如果对方还没开始修建船坞,那么大概率就需要3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建造!”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点就是,西迁这个政策!从华国官方信息来看,他们做的计划就是把全部华国民众都转移到一个定点位置,然后通过某种渠道把全部民众送上月球或者干脆在原地设立避难所。”

“现目前,才刚刚开始动员科技公司,而动员科技公司的员工家属应该是动员科技公司的从属行为,紧接着大概率会动员幼儿园和幼儿的监护家庭\/医疗医护人员及其家属”

“从医疗,教育,再到城市功能服务人员和法律\/经济体系,然后会是产业与农业相关人员,最后再是文化艺术从业者和人文社科领域专家。”

“等到这些领域的相关人员动员完成,估计需要8到15个月,等到华国上下所有人都西迁完成以后,保守估计也需要18个月以上。”

谢云逸听着佳宇的分析,他总感觉貌似遗漏了点什么。

索性等到后面再去考虑了。

现目前,按照这个态势,他有种非常强烈的危机预感。

矩阵试验星蓝箭那边发来消息说,今晚就可以完成总装,预估明天上午就可以发射。

除此以外,就是月球基地的选择和平流层巡游者的设计了。

月球基地的选择,今天肯定能完成,毕竟昨天都花了那么长时间,最终的收获也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他到现在手还在发抖!

有了那种未知元素构成的合金材料以后,那么平流层巡游者的设计就可以更奔放一点了。

但是在这之前,需要先对这种材料的性质做一个测试。

在测试之前,又需要先拿到材料。

现在比较尴尬的是,他被那道巨大的光滑墙面挡在了外面,他拿不到未知元素合金样品,至少暂时是这样的状况。

同步可以进行的是平流层巡游者,它是属于独立的任务,从它开始被设计到完整出图,按照佳宇的效率,估计4到5个小时左右也就够了。

谢云逸对于早就心心念念的巡游者,一开始从星空论坛101获得的三种巡游者方案,大概率已经无法匹配接下来的形势了,哪怕风洞模型已经吹出来了。

但现在它们就永远只能作为航模来使用了!

当然也并不排除在更遥远的未来会有其他用途。

因为他现在特别需要一个兼容性强的平台。

没事的时候,可以挂吊舱模块给客户送送包裹,真遇到事,可以直接更换武器模块,给人送送温暖。

它的首要要求就是速度快!

其次它需要能在卡门线外滞留的能力,即需要同时满足大气层内飞行,也能在太空中飞行的条件。

之前在101工作室风洞吹出来的那三种,基本都无法满足在卡门线外滞留这个条件。

另外,它在大气层内最高飞行速度可能要达到50马赫左右,为了克服空气激波,所以它最好是可变掠翼的。

谢云逸能想到核心几个点就这些,但是他完全可以交给佳宇去完善自己的需求。

佳宇是个强人工智能的事实是不可争辩的。

所以对于它来说,有准确的目标,那么围绕目标进行的一系列方向性优化就会相对简单。

因为它有足够的算力,可以多线程,多核心,多角度地根据同一件事的不同提取特征来得出不同的逻辑结果,然后根据结果与需求的匹配程度来进行权重评分,最终取一个相对评分较高的结果来交付!

不过,现在还有一个非常细的点,他需要认真对待。

他记得,在还没成立华新航天之前,E3矩阵还没优化的时候,那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