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汽车配件王国!!!(3 / 3)

加入书签

现代汽车……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华夏大地上,春城汽车厂下线夏国第一辆国產汽车。

隨后第二汽车製造厂兴建,夏国汽车製造业进入自主发展阶段。

在此时,京西刘家庄的汽车零部件產业也在朦朧中萌芽。

刘家庄的汽车零部件发展歷史,起源要从五六十年代说起——那时的刘家庄地区,是燕京最贫困地区之一,地贫人穷,大部分民眾一年收入才一二十元。

然而刘家庄人並没有被贫穷磨灭斗志,甚至骨子里刻著不怕困难、勇於拼搏、敢於突破与创新的品格。

隨著夏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不少“爱琢磨”的清河人意识到汽车產业將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同时,在高新区汽车工业园分的带动下,刘家庄地区周边个別村子出现了以汽车橡胶製品为主的村办副业点,主要生產胶管、胶垫等產品,从而形成了最初的刘家庄汽车零部件生產加工“市场”。

除了生產加工汽车零部件之外,为了揽业务或將產品卖出去,刘家庄人还勤於“跑外交”。

“跑外交”是当时流行的一种说法,即跑业务。

业务员们,手里一只提包,包里几个窝头和一纸介绍信,就离开了家乡到全国各地闯荡。

在外挨饿、睡桥洞、吃闭门羹……第一代汽配业务员凭著坚强的毅力与吃苦的精神,为刘家庄汽车零部件產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隨著改开的到来,京西汽车零部件加工行业越发壮大,零部件生產种类增多,並加入了摩托车配件的生產。

同时,参与加工经营者也不断增多,从村办副业点散发到个人家庭,不少村民以简单的加工设备与纯人力手工结合的方式加入到“汽车配件產业”。

至九十年代,京西地区已形成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汽配市场,大的市场设有摊位几百个,小的几十个,每逢集市日,当地乃至全国各地的汽修厂业务员纷纷踏足,进行採购、订货。

京西地区汽车零部件產业至此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並撬开了整个京西经济发展、民富地区强的门缝。

然而,眾所周知,夏国的汽车產业起步较晚,落后於先进国家,因此在整个汽车零部件產业链上,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產业,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於“摸著石头过河”的状態。

刘家庄的汽车零部件產业也是一样,在九十年代到2000年之间,也存在產品质量差、同质化严重、生產规模小等突出问题,甚至还有假冒偽劣的现象。

然而,从业者们不折不挠,国家不断进行市场经济调整,不断完善市场法律体系,漏病丛生的京西零部件產业也逐步得到改善,眾多拥有管理与技术实力的企业脱颖而出,並从提高生產管理、创新技术发展等方面,带动整个京西地区的汽车零部件產业往更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这其中也有王光荣的“好利来”,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工厂转型升级並正式命名为“燕京市好利来零部件有限公司”,与时代一起继续不断前进。

进入2000年,新千禧年带来了社会的飞速发展。

国內网际网路的蓬勃发展、夏国加入wto等等,一系列新的经济运营模式、新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態度的改变,促使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年初,王光荣第一次站在德意志法兰克福汽配展的展台上。

他抚摸著展台上自主研发的电子节气门,耳边此起彼伏的国际询价声让他心潮澎湃。

“这个ecu控制模块能达到博世几代產品的水平”一位德意志工程师的提问,让王光荣意识到技术追赶的紧迫性。

回国后,王光荣立即组建了“技术攻坚小组”。

他亲自带队三赴倭国考察,高薪挖来了丰田的工程师作顾问。

在研发中心实验室里,王光荣常常和年轻工程师们为了一个参数爭论到凌晨。

研发中心的灯光常常彻夜不亮,王光荣和技术团队在一次次失败中寻找突破口。

他们发现,要突破技术瓶颈,必须从基础材料入手。

於是,王光荣又投资建立了材料实验室,专门研究耐高温、耐腐蚀的新型合金材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