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汽车配件王国!!!(2 / 3)

加入书签

两万多把防盗锁的订单。

但200多万的货款成了拦路虎。

面对巨大压力,王光荣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將大部分差价让给工厂,自己每把锁只赚几元钱。

“能够做成这笔生意,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怕吃亏”,王光荣后来回忆道,“如果斤斤计较,可能连5万元都赚不回”。

正是这份不怕吃亏的智慧,让王光荣赚到了人生第一个5万元,他在刘家庄东岸区拥有了自己的“好利来”汽车五金配件店。

一年后,王光荣迎来了事业的第一次质变飞跃。

ga部一纸规定——所有上高速的机动车必须安装后雾灯——王光荣他看到了巨大商机。

“我的店里每天夜里12点还有人排队等著提货”,王光荣回忆当时盛况。

但单个汽配店採购量有限,无法直接从厂家拿货。

王光荣创造性地整合多家店铺需求,统一向指定生產厂家订货。

这一策略让王光荣成为行业內的关键供货商,连燕京市自己周边省市的汽配店都慕名而来。

同年,王光荣在业务往来中结识了一位改变他人生的女性——一位“燕京汽车集团”的销售主管。

两人结为连理后,深受“集团”经营理念薰陶的太太不仅帮王光荣在后雾灯生意中稳妥赚到第一个100万,更鼓励他把生意“做大做强”。

九五年,在妻子建议下,王光荣做出了关键决策:租下燕京市二环一栋大楼110多平方米的商铺和1000多平方米的仓库,打造燕京首家汽车用品仓储式超市。

“当时一楼每平方70多元,二楼仓库每平方米仅10多元”,王光荣精准把握了成本控制。

不到三年时间里,“好利来”已成为燕京汽车用品市场的龙头。

1998年,王光荣的事业迎来第二次腾飞。

他敏锐地捕捉到汽车美容市场的巨大潜力,投资200万元引进德意志全自动洗车设备,在燕京西郊建立了华北地区首家汽车美容旗舰店。

开业当天,排队体验“无接触式洗车”的车流绵延两公里,成为当地轰动一时的新闻。

与此同时,王光荣开始布局產业链上游。

他收购了国外一家濒临破產的汽车灯具厂,组建了100人的研发团队。

经过18个月攻关,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权的led车灯系列產品。

“好利来”品牌从此从单纯的贸易商转型为集研发、生產、销售於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去年,王光荣再次突破自我,在燕京最繁华的刘家庄西岸商业区开设爱车空间汽车服务旗舰店。

一反低价选址策略,王光荣精心打造音响试听区、贴膜区、休閒区甚至小型网吧。

“市区的消费者层次更高,要求也更高”,王光荣深諳消费升级之道。

这次大胆尝试让他的事业再上新台阶,“好利来”逐步发展成拥有自主生產能力、300多家国际採购商和800多家经销商的商业王国。

如今,坐在燕京汽车工程学院的教室里,王光荣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汽车电子系统的知识要点。

每当陈道华教授讲到关键处,他总会举手提问,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与周围年轻学子形成鲜明对比。

“王总,您都这么成功了,为什么还要来读这个专业”课间休息时,同组的学弟忍不住问道。

王光荣拧开保温杯喝了口水,笑著说:“当年做汽配生意时,我连ecu是什么都不知道。

现在造车技术日新月异,不学习就要被淘汰啊。”

他的学习热情感染了整个班级。

周末的实训车间里,经常能看到王光荣带著几个同学围著拆解的变速箱討论到深夜。

有次为了搞懂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他自费购买了教学模型供全班使用。

“王光荣身上最可贵的是始终保持空杯心態。”陈道华在教师会议上这样评价,“他把自己当成一张白纸,这种学习態度值得所有年轻人学习。”

与此同时,王光荣的企业也在进行智能化转型。

他投资5000万元建立的汽车电子研发中心即將竣工,首批招聘的30名工程师中,有15名是他在燕汽工程学院认识的学长。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配件供应商,他在新员工培训会上说,“未来三年,好利来要成为燕汽车配套统的最强合作伙伴……”

这个从钟錶厂走出来的农村青年,正用他特有的执著与远见,书写著夏国汽车產业的新篇章。

18世纪末,英格兰发明家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从此拉开了世界工业革命的序幕,汽车製造成为工业革命路上的最突出代表。

隨之,法兰西製造出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英格兰发明第一台內燃机点火装置、德意志人製造出第一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