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安总工!!!(3 / 3)

加入书签

公司技改项目决策。

“燕京汽车集团”的老董事长刘建国在汽车集团成立后,带领车製造厂的广大职工,利用合资留下的部分,开展了辉煌的二次创业,自主开发了“京驰系列”,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並再次迎来了企业的大发展,这也为“燕京”汽车工业后来的发展增加了新动力。

刘建国董事长当时也提出在高新区发展整车,並提出“十万辆,三步走”的目標。

隨著公司各项工作理顺,產品开发取得进展,原有的装配线已经不適应,急需更新改造。

经过討论,“燕京汽车集团”下决心改造了总装厂的装配线,钱不多,但保证了新出產品的质量和效率,新总装线落成大家都很高兴。

后来“燕汽”在市场上颳起的红极一时的“勇士越野”车,就在这个新线上下线,改造还是起了作用。

在安庆山的提议下,公司还决定全力支持汽车工业大学毕业的谢晓娟博士等开展计算机项目,他们干的也很出色。

1994年3月“燕京汽车製造集团”的《汽车產品计算机辅助设计(汽车cad)》项目荣获燕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燕汽”总公司支持工具分厂1500万元购置数控铣,衝压模具製造水平一下子提高不少;

建设了第三总装厂等,都是那几年“燕汽集团”在“京西资本的”雄厚財力下投资的。

1997年4月,第三总装厂正式投入生產,具备了年產十万辆“勇士”汽车的能力。

这些项目提高了“燕汽”集团的实力,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骨干。

1998年初春,燕京汽车集团迎来歷史性时刻。

在第三总装厂投產一周年之际,首批出口中东的2000辆“勇士越野车”在津港装船启航。

安庆山站在码头眺望远去的货轮。

这位当年从北齿调来的技术专家,如今已成为带领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头人之一。

隨著国际订单的激增,“京汽”集团开始筹建海外事业部。

曾在倭国进修的陈道华被破格提拔为技术总监,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新型液压成型工艺,使车门一体成型时间缩短了40%。

初夏的董事会上,刘建国董事长宣布启动“双百万工程”:五年內实现整车年產能百万辆、年营收百亿元。

为此,集团与德意志著名设计公司联合成立了“夏欧汽车研究院”,谢晓娟博士出任数位化研发中心主任。

在奠基仪式上,安庆山看著工地上林立的塔吊,想起七年前初到摩托车厂时那个简陋的办公室,不禁感慨万千。

市场部的数据显示,“勇士“系列已连续18个月占据国產越野车销量榜首。

1998年5月28日至31日,“燕京”汽车公司成功举办了“98夏国第六届燕京轻型越野车大奖赛”。

客观地说,虽然当时认识没有那么高,拉力赛確实开创了夏国汽车品牌传播的先例,也拉动了“燕京汽车工业製造集团”的整车销售,这次拉力赛让人难忘。

“燕汽”为大奖赛提供了30辆“勇士”越野车,並负责参赛车辆的维修工作。

这些参赛车辆经受住了拉力赛的严格考验,大赛顺利举办成功,y视台、夏国体育报、夏国汽车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对比赛进行了报导,各方反映很好,评价很高,给“燕汽”的对外形象添彩不少。

车手们当时参赛的决心都很大,而且参赛的一些年轻的车手后来有的成长为了国內著名车手。

1998年盛夏,燕京汽车集团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在越野车大奖赛的成功举办后,集团接到了来自j方的特殊订单——为边防部队研发適应高原环境的军用越野车。

安庆山立即组建专项攻关小组,由陈道华带队前往高原进行实地测试。

三个月后,改良版的“铁骑-2000”军用越野车在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口完成了极限测试。

这款採用新型涡轮增压发动机和耐寒材料的车型,在零下40度的极寒环境下仍能正常启动,其出色的性能让军方代表讚不绝口。

首批3000辆订单的签订,標誌著燕京汽车正式进入j用车辆领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