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安总工!!!(2 / 3)
总工提出:“听说你介绍自己是华清的,华清的有什么了不起”虽然他没参会,还是对会议很关注,也与参会的人有联繫。
安庆山说,他新来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也很正常。
他的简歷就这么简单,华清毕业,在北齿干了六年,到刘家庄摩托製造集团来了,有什么不对吗
这位李副总工也说不出什么。
好在后来几年安庆山与他的工作上配合还不错,人是要打交道的。
其实,这件小事的背后是刘家庄摩托车一分厂一部分人对来自总公司的抵制,考验一直存在。
在一分厂的第一天度过了,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安庆山的汽车工业之梦开始实现了。
安庆山在北齿厂任总工程师时,手下有一个副总工程师,而到了摩托一分厂,要领导6个副总工程师,每个人的水平肯定都不低。
“刘家摩托车製造集”在燕京是一个大型製造企业,但单一分厂的机构设置就很齐全,副总工程师就六个:副总工程师老李负责技术口全面协调,兼任总师办主任;
副总工程师老张负责全公司的质量管理;副总工程师老宋负责產品设计和开发试验;
副总工程师老冯负责製造工艺管理;副总工程师老马负责公司动力系统运营和管理;副总工程师老任负责公司的规划,门类俱全。
这些人水平都很高,能力都很强,干起工作来很努力,这些老同志对安庆山都还尊重,当然领导他们也不容易。
后来,老李甚至到安庆山家做客中直言,“你为什么从北齿过来你若不来,我就是总工程师”
安庆山的回答只能是:“老李啊,抱歉了,这是总公司安排的……”
到任第二天开始正常办公,上午就有人敲门求见。
安庆山问了一下,对方自我介绍名字叫陈道华,说是一分厂设计处的一名衝压工程师。
陈道明来找安庆山的目的是高新区安排下来有赴倭国衝压模具设计专业培训的名额,费用全部由倭寇一方承担,但要求公司批准。
他提出了申请,处里同意,但公司人事处就是不批,当然去不了,希望安庆山能帮助解决。
安庆山很奇怪,把人事处一位处长叫来问问为什么
这位孙处长很坦诚,也很客气。
老孙说,如果同意陈道明去倭国了,不能保证不出问题,而出了问题谁负责
安庆山马上回答老孙说:“那我负责”
孙处长说:“成,那就听领导安排……”
陈道明的问题就这么简单地解决了。
一年后,陈道华工程师培训回来以后,就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成了行业衝压工艺设计和模具设计的专家,也是难得的人才,安庆山的板没有拍错。
摩托车一分厂的故事还真不少。
安庆山到厂里上班的第三天,又有一位员工来敲门。
安庆山就问他有什么事
这位员工自我介绍说他叫郭大明,是研究所试验室主任,专门负责公司產品的道路试验和台架试验等工作,希望安庆山能批准他考驾驶本。
安庆山听了以后真是无语,专业试验室的主任竟然没有驾驶本,怎么拍板评价產品的行驶和操作性能
安庆山立即安排厂办,让他们立即为这位郭大明安排考驾照,並研究一下今后相关制度如何改进。
不久后,“刘家庄摩托车製造集团”將一分厂改为“燕京汽车製造厂”。
安庆山在“京汽”的管理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不管是总工也好,还是后来集团副总也好,每天的工作都很忙。
要经常到车间现场调研,要看一下每天生產出的新车质量如何,要批示文件,特別是每周至少召开一次经理办公会,研究公司的运营和解决相关问题,为了了解公司情况和解决公司的一些难题,还要找一些干部谈话。
涉及规划发展的大事不少,与企业运营直接相关的小事也不断,当然“京汽集团”长远的发展和改革也一定要考虑。
刚开始“京城汽车”公司成批量的產品就一个“京驰—100”,生產批量还不够大。
汽车是讲究规模的,那么怎么扩大產品范围、扩大规模,怎么寻求“燕京汽车”取得更大发展,是作为企业领导必须解决的问题。
於是,產品创新、开展技术改造扩大公司实力和探討各种方式的合资合作,成了当务之急。
安庆山一直和大家一道,坚持抓產品创新,下大力气抓开发“京城-200c”,及其他新產品开发,还是取得不少成果。
他们还积极探討与国外公司合作,开发技术先进的suv新车,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探路和打基础。
为了支持產品创新,把產品创新落实到实处,自从安庆山到了“京燕京汽车”后,马上就开始討论公司发展,討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