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高级后勤学院!!!(2 / 4)
可就要饿肚子了。”
那天晚上,章大龙守在王伟床前,给他讲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
最难熬的是夏天,厨房里热得像蒸笼。
有次王伟被熏得眼泪直流,还得蹲在地上用放大镜看被油烟熏黑的计量表。
炊事班的老李见王伟这样,给他煮了碗绿豆汤,还特意放了冰。
想家的时候特别多,尤其是接到信说王伟他爸得了重感冒。
王伟一宿没睡着,写了三封信才寄出一封。
章大龙看他闷闷不乐,就说:“给战友负责,就是给家人争气。”
那年冬天,王伟父亲的病情加重了。
于是,王伟请了三天假回家探亲。
等王伟回家后,看到屋里的煤炉子都熄了,心里难受得要命。
王伟的母亲这会儿还在街口卖豆腐,脸冻得通红。
父母过的很苦。
回部队后,王伟更加卖力气干活,想着多为战友们做点事,也想为父母争气。
慢慢地,王伟发现这工作还真有意思。
每天看着战友们吃得香,他心里就美滋滋的。
王伟还琢磨出了一套记账方法,设计了新的账本格式。
章大龙说他这脑瓜子转得快,以后准能干大事。
有次连队组织野营拉练,王伟特意给炊事班准备了加餐的钱。
看着战友们围着篝火吃热乎乎的饭菜,王伟第一次觉得当个计时兵也挺好。
那天晚上,大家还真情实感地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
夜深人静的时候,王伟总喜欢翻翻账本。
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后面,是战友们的点点滴滴。
谁嗜辣,谁爱吃甜,王伟都记在心里。
有个战友老家在蜀省,王伟还特意让炊事班多备些辣椒。
有天晚上查库存,发现一袋面粉少了二十斤。
王伟急得直跺脚,章大龙却笑了:“你知道为啥少吗今天咱们连队加练了,炊事班怕战友们饿着,多蒸了两笼馒头。”
听完这话,王伟突然觉得这账不能光看数字,得算着战友的心。
从那以后,王伟经常跟炊事班商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遇到训练强度大的日子,就想法子给战友们加个餐。
老孙师傅说王伟这个兵长得不像样,可心思细得很。
每次去市场,孙师傅都让王伟讲讲昨天战友们吃饭的情况,说这样才能买到合心意的菜。
就是王伟爸后来也转变了想法。
他在信里说:“儿啊,听说你管着大伙的肚子,这差事不比端枪差。咱当兵的就得有个当兵的样子。”看到这话,王伟高兴得一晚上睡不着。
在部队的四年里,王伟踏实肯干,从基础工作做起,逐渐承担了多项任务。
这期间,王伟没有故步自封还学习了汽车维修技术,最后还担任了连队文书。
不管在哪个岗位,王伟都全力以赴,把每项工作做到最好。
因为表现突出,王伟两次获得团里的表彰奖励。
这段经历让王伟在多个领域得到了锻炼,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过不懈努力,九零年王伟成功考入石市陆军学院后勤士官训练大队,实现了人生的重要转折。
这段经历让王伟深刻体会到,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在备考期间,王伟全身心投入学习,最终把握住了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不仅是对王伟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
这次成功让王伟更加坚信,坚持不懈的努力终将获得回报。
他们那届后勤士官训练大队总共分成了四个学员队。
其中两队的学生是因为在重要军事行动中表现出色,直接被部队推荐保送的。
另外两队则是通过正规考试选拔进来的。
王伟很幸运,成为了被录取的一员。
自那时起,王伟的家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媒人们频繁登门,为他牵线搭桥。
最终,王伟找到了心仪的对象。
在军校度过了整整三年后,王伟终于完成了学业,拿到了毕业证书。
这年7月,王伟从军校毕业后调到基层连队担任司务长实习。
这个连队主要承担汽车运输任务,特点鲜明:技术骨干比例高,家属探访频繁,伙食费支出长期超支。
针对当前形势,王伟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全面提升连队后勤保障水平,力争做出优异成绩。
古语有云,行军打仗,粮草是关键。
同样,在部队里,只有把伙食搞上去,才能推动连队各方面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