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秦淮茹回来了(3 / 4)

加入书签

南锣鼓巷,他能一步一个故事。

南锣鼓巷的街坊们没事儿就喜欢跟安五爷聊天,“老爷子懂的确实多,说什么都头头是道,老的少的都爱听他讲老事儿。”

一天下午,附近中学一个外地来的学生找安五爷学正宗的京城方言,安五爷很乐于跟年轻人讲关于老京城里的一切。

“规矩!”

安五爷有脾气,用他自己话讲挺“各”的。

坐他的车,从来不讲价,“连逛带讲下来50分钟到一个小时,五块钱。”

客人再讲价,他就回一句“您再看看吧”。

附近车夫要价都是两块五的,讲价的话两快二、两块、一块八毛的都有人拉,他不,“我要五块就是五块,因为我值这个价。”

有乘客提前约好下午4点坐车,5点才来,拉着安五爷解释“碰见一熟人聊会儿天耽误了。”

对不起,您坐别人车吧,我下班啦。”乘客再说什么也没用,“这人不讲信誉不行。”

安五爷要把故事讲给诚心听历史的人。

好几次拉上俩大人带一个小孩儿,孩子又哭又闹,安五爷直接跟客人说,“您下车,我也不要钱,讲不成别瞎耽误工夫。”

没客人的时候,他就坐在三轮上,离锣鼓巷南口第一个警务岗亭不远,不断有游客过来问路,有刚来的小公安不熟,安五爷全代劳回答。

你要叫声大爷,去哪他都给指得清清楚楚,“后海啊,您出这条胡同,看见一条河,往北,水怎么拐弯,你怎么拐弯,就到啦。”

要是上来就问“哎,哪哪怎么走”,安五爷就装没听见。

还有不长眼的看你不搭理他,凑跟前来说,“老头儿问你呢!”

这时候老爷子脾气就上来了,“叫谁呢,你回家管你爸叫‘哎’吗”

四九城的爷们儿爱讲礼义廉耻,不顺眼的事儿都得管管。

胡同里的公共厕所有的是单间不分男女,去年有个小l经常从门缝下边偷看。

安五爷自己躲进厕所,把废纸筐子从门上边扔下来,扣了小l一头。

锣鼓巷其他车夫都敬着安五爷,刚来的人都跟他走活。

一条胡同里做生意,常有车夫因为抢活起了龃龉,这时候老爷子就得出面“铲事儿”,大家伙都坐下来,活儿是谁的说清楚,钱该给谁给谁,过错方请喝酒,事儿过了还得互相照应。

安五爷带了个徒弟张三儿跟他学拉了两年车,他说车行混杂,老爷子不欺负弱者,不怕强者,南锣鼓巷这么多年没出现过车夫漫天要价的宰客行为,“老爷子在,规矩就在”。

安老爷子馋酒,一顿白酒二斤,啤酒无数,自言从没醉过。

不光饭点喝,平时出车也喝,他出车带一个军用水壶装酒,“天冷,喝这个得劲儿。”

安五爷不是“拉车的”出身。

他出生在南锣鼓巷板厂胡同的一座四进四合院里,排行老五。

两岁时全家搬到福祥胡同的一处小院。

按他的说法,祖上是爱新觉罗这一姓的,是满清皇族血统。

如今有意思的是他这位“皇族后裔”却骑上了三轮,还在一行当闯出了若大的名声。

周三中午,时针悄然指向了十一点多的位置,安五爷与傻柱早已约定在红星厂那略显斑驳的南门碰面。

此时,保卫科的小梁正值守在门口,他眼尖地瞧见了傻柱推着那辆老旧自行车,脚步匆匆地从厂里走了出来,一脸焦急的模样。

“呦!这不是何主任嘛,怎么这么早就下班了呀”小梁热情地打着招呼,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

傻柱停下脚步,回头对他咧嘴一笑,解释道:“嗨,家里有点急事,跟领导请了假,得赶紧回去处理一下。”

小梁闻言,立刻伸手帮他推开了沉重的铁门,脸上挂着理解的笑容:“那您快去吧,别耽误了事儿!”

傻柱感激地对他点了点头,笑容中带着几分真诚:“哎,多谢了啊,小梁!”说完,他便跨上自行车,脚下一蹬,出了厂门。

傻柱笑着向等候在那里的安五爷打了声招呼:“五爷,您今儿个可是来得早啊!”

安五爷一脸笑意地回应道:“今天没啥事儿忙,就索性早点过来了!”

傻柱一听,立刻爽朗地说:“那敢情好!今天中午,我请客,咱爷俩好好撮一顿,再喝上两杯,咋样”

安五爷一听这话,乐呵呵地应承下来:“嘿,那就这么说定了!咱这就走……”

于是,两人骑着车,一路聊着天,说说笑笑间,就来到了京城火车站。

11点43分,火车缓缓驶入站台,发出悠长的鸣笛声。

秦淮茹艰难地拖拽着几个沉甸甸的大包裹,这些包裹里装满了她十年来的家当,从破旧的被褥到泛黄的衣物,她一样也没舍得丢下,全部带了回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