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月4日三(4 / 4)

加入书签

,唯有祝福天伦和聚是心愿。

老一辈是不能再见了,下一辈能走在一起也算实现了心愿。

圣诞怪平淡,元旦亦索然。

古风未曾改,乡愁思旧年。

吴爱民之所以天马行空的想到这些,是他曾经去过一个早在满清时期遗留下来的陈腐的家庙。

家族的根脉到这代已是变得稀疏。

但每年祭祖的香火却仍是敬重。

只因曾经的一脉七子有六子再也没有下落。

先是有四子做了朝廷的护国军,其中一个以锻造精密火炮而闻名。

朝廷灭亡了,护国军解散了。

他们又先后参加了革命军。

四子最后一次回到家庙拜祖宗的时候,郑重的承诺,等战争结束了,如果能活着回来一定重修家庙。

走的时候,又带走了剩下三子中的二子,只留下最小的幺弟在家守护祖宗家庙。

杀伤力越是强的武器出现的越早使战争结束的度越快,制造杀伤力强武器的人在历史永不止息的褒贬中,无疑是人类贡献最大最使人永远纪念的人。

战阵结束了,六子却没有任何消息。

有人说六子做了革命党,有人说去了南洋,有人说跟着国民党去了孤岛,又有人说牺牲了。

到底哪个做了革命党,哪个去了南洋,哪个去了孤岛,又哪个牺牲了。

终没有让人信服的去向来佐证。

那场持久的战争不知埋葬了多少的生命,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家庙族谱六子的名字后面再没有后代回来接续。

留守家庙幺弟的后代为了那个承诺像总不能兑现宝贵的遗产一直传承守护着,几次商业性拆迁给出极具诱惑的价钱终遭被拒。

这是世界最热火,跨度时间最长,节目种类最多,风俗讲究最繁杂,最使人难忘的节日。

家里的女人进了腊月就忙年,元宵灯火不熄年不完。

不知有多少人对那些难登大雅但使人最解压的娱乐深有思念。

高跷未到锣鼓喧,扶老携幼争出户。

贫家窃喜添新衣,富人不屑瞥一顾。

扬眉翘目争上观,拜年秧歌牛皮鼓。

唢呐伴奏闹欢腾,如虹彩带鼓点舞。

权贵身前语声低,心怀怨恨无处吐。

亲身下场踩高跷,高跷一米摔得苦。

油彩浓妆难识辨,人生喜乐高跷舞。

高跷舞,高跷舞,忘却心中愁如暮。

鼓点一停新年始,无奈行囊奔前途(钱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