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月17日二(4 / 7)
异的家伙从眼前经过,用他们看看自己一样怪异的眼神细心端详,北星人对他们的外在形貌并未心生反感,既然都是人,即使长相在丑陋也比其他物种看着顺眼,更何况人还有偏爱养其他宠物的心理,倒是被他们靠近时漂浮过来的那种浓重的体味给熏到了,娇情的偷偷的转过身去悄悄地掩了鼻孔。
“以后的日子难道跟这些人搅在一起活吗?”
有人开始萌生对未来不可预知的心理。
也许没有上班,个性化的着装使人看上去很不舒服,跟中国人不相上下的男人下身大多裹着形色不同的裙子。
有人小声地跟自己的前后嘀咕着,“早就听说过,印度人吃饭上厕所楷屁股都用手直接解决,用手抓饭吃,用手直接接触排泄出来的臭气熏天的腌臜,听起来就使人呕吐。”
听到的人又借此联想,“他们身上的体味会不会跟特殊的生活习惯有关。”
也有人玩笑地说,“这是一群由原始部落直接过渡到现代文明社会的人。”
这话从心理倒没有贬损其人格的意思,北星人总是对那些动不动就骂人打人的行为,说成是缺少文明教化的野蛮。
这里的印度人对凡有黄皮肤黑头的黄种人礼敬有加,见到中国人总先陪着笑脸叫一声,“老大。”
以后接触多了才知道这些人在这里活得都很卑微,老大的称呼在他们心里近乎于把对方尊崇到中国早已推翻的封建老爷们的地位。
尽管很少有人说得通汉语,但见到黄色皮肤的华人总称呼为“老大。”
不够理智的见到这些人竟毫不客气的摆出老大的姿态来,有的理都不理,连一个好眼神都懒得给。
事实上,自觉自己成了老大的是被人扣错了帽子。
这些人的客气并非是对来这里的北星人,而是北星人跟这里的华裔国民没有根本的差异。
这里是一个种族杂乱的国家,华人占大多数。
很多华人离开了自己的故土已经很久了,甚至连祖代的居住地都说的不清,但是颜容笑貌,语言交流,服饰打扮,风俗习惯依然离不开中国人的根。
带领这里人走出困境被称之为国父的华裔人领,尽管他的出生地不是在中国,但是他的骨子里流着大汉民族的血一点也不比中国人少。
广东梅州大埔高陂党溪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里走出的子孙曾出过一位被南洋人誉为国父的领。
就像汉高祖迹于沛县,初始身为耕种,心却怀有大志,汉由他而始兴,沛县人民世代无不以此为光耀。
华裔人领不是凭着单打独斗在这片岛屿闯天下的。
之所以能有机会在南洋开创让世人震惊的大事,因他的身后有一支强大的任凭其他夷族再怎么闹腾都不可撼动的华人群体。
侵略者早就尝过华夏民族的苦头,为了维护民族和平正义,为大义而搁置私怨,团结一切力量,不惜付出生命共谋大事。
平时为了生计各谋私心人之常情,但在民族尊严,国家命运遭到重创的时候的时候,奋不顾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却是无坚不摧。
不可否认那些民族败类,就像健康躯体里难免出现的毒性细胞,有时非但不能影响身体机能的健康,对自身免疫系统反起着促进的作用。
历史已经过去,但历史给人们留下了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
天灾人祸,战乱饥荒,尽管人人祈愿和平,但战争灾荒却避之不及,就像世界总在经历白天和黑夜、酷热和寒冷、生存和死亡一样。
大智之人为亿兆苍生而谋,亿兆苍生顺和大智之人而得安生。
外夷入侵,铁血扞卫,“雄鸡一唱天下白”
,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的时代使东方巨龙彻底告别朝不虑夕,死生无定处,哀哀如丧家之犬的运命。
故土再已不复犹如噩梦一样的惨象,安泰的日子人们开始翘期望游离而去的亲人。
人勇而智猛,威名传天下,乡人无不为之光耀。
先世迁居,远渡南洋,垦荒由贫穷而致富,由富而致盛强。
南粤宗人的族谱却空缺着断去的支脉。
吴爱民朝着大海的方向缓步慢行,岛的对面朦胧着各种大型机械往来不断的填海工程。
一车又一车的土石方涌向大海,搅动的海水难以平静,吴爱民的心里好像太多的负重朝他压了过来,使他身劳体乏,家里的苦恼够让他沉痛了,到了sk营地又受到别人的欺负。
初来的时候,傅铭宇跟北星公司的几个领导花了两天时间,把这里的所有营地走了一个遍。
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的国土面积比不得国内一个中等城市,拿着事先备好的资料相互比较优劣,不难得出,离工程场地最近的自然是岛内的sk,规模最大租赁价钱相对便宜当属岛外的五星营地。
有几个营地,北星公司刚一说出事由就被人家直接给驳回了,“早已住满了,而且都是长期合同。”
还好,听说是中国人来居住,几个营地愿意拼出房间来。
最后选定sk营地的理由是,每天至少省去两小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