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月8日五(4 / 5)
并非因为自己是相同的物类而变得和谐。
犹如奇幻妙曼的景色,探究不尽神奇的秘密一样难以揣测人类下一秒将会生怎样的变局。
因此最值得珍惜的不是时间,而是和平。
时间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以等量的方式平均分配,和平却不得人人都能享有的权利。
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总让傅铭宇对这里难以生成好感。
按说他是最怕冷的,每到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工程可干,傅铭宇总是把自己关在家里看书,各种各样的书,中国的,外国的,建筑的,文学的,法律的,医学的,林林种种。
又到海连湾一出家门就得裹紧棉袄的时候,这里却热得要死,行驶的车窗哪怕露出一点小缝,热浪挤着钻进来。
这里开车如果不打开空调,体质再好的人也难以承受气候带来的高温和动机运转时产生温度的合伙攻击。
傅铭宇打开车载音响,第一个跳出的是,《说句心里话》的乐曲。
不错,都是和平给人带来的幸福,哪怕是思念也是幸福的插曲。
事实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工作的繁忙并没有使傅铭宇减少对家人的思念,相反,工作越是烦劳越是强加了他对家人的思念。
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想家,想家里的妈妈,想家里的她,还有亲爱的孩子。
这种带有使命的工作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有人说想家是中国人最没出息的表现,当他听到这个有些诋毁又有些试图激心志说法的时候,心里总是有一股愤愤的情绪似乎要爆出来。
一个人行为的规范和思想理念决定着他的性格,他好像天生就有那种对世间邪恶尤为痛愤的心理,尽管那些邪恶并不干系到他的生活。
是他性格容不得邪恶的掺杂。
对想家这个话题曾跟别人探讨过,他的理念是,一个人想不想家与有没有出息没有任何关系,无情冷血未必就是干出大事业的根本,那些对自己亲人都无情冷血的人又怎么指望对别人有多少真心和热情;对自己的家都没有一点顾念的人,又怎么能说对国家有着多么深深地爱?对待事业缺少责任感和事业心,甚至以权谋私,以一己之力而损害集体利益和名誉,这样的人行为和举止最是很让人深恶痛绝的。
当第二个《我是一个兵》乐曲响起的时候,傅铭宇心里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以前他每一听到这段曲子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难以抑制愤慨的情绪。
不错,他的人生梦想——我是一个兵,小的时候,他读过很多革命抗战救亡的书籍。
还有,一有机会就跟一般大小的孩子,到那些拆倒重建的残瓦墙垣里寻摸别人说是值钱的东西,除了讨了一身脏土什么都没有,刚识字的孩子总争着念残缺不全若隐若现的字迹。
不知怎么竟有一段红色“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的字迹。
以后愈觉得那是用血和火写就的文字。
世上最珍贵的是和平,和平是一个个鲜活生命换来的。
穷凶极恶,国破家亡,没有誓死卫国,救亡图强的牺牲,无缘无故的来犯之敌怎么甘心退回自己的老巢。
在祭扫烈士陵园的时候,以无比高亢的声音告慰那些先烈们,你们所有的志愿都实现了,尽管你们没有看到,但是你们尽可以放心的安息,你们为世上最伟大的事业付出了有限的生命,你们的灵魂却得到了永生。
壮烈的铁骨诠释了世上最美的名字——人民解放军。
铁律精锐,愈磨愈刚,攻无不克,愈炼愈强。
劲敌闻之而怯步,国民思之而心安。
无论再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历史的悲剧绝不可能重演。
幽怨昨夜恨难尽,放眼今朝万象新。
刚刚步入青年时期的傅铭宇满腹烈火雄心,他最崇拜的英雄是炮兵狙击手普罗托季亚科诺夫,这个名字任人听都没听过的普通士兵,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凭着手中的机枪,一人一天毁掉了德军十几辆坦克,战争到最后只剩他一人,击退了德军坦克群的进攻。
使德军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苏军火力在顽抗。
血肉之躯,钢铁一般的斗志和精神,使苏军最后赢得斯大林格勒的决胜。
同样撕碎残暴分子的梦想,使之彻底走向消亡。
那年,傅铭宇凭着一身强健的体格去参加海连湾的征兵体检,被淘汰的结果不是体质比别人差,而是有限名额同一街里体质比他差,家人小有些权势的被选中。
这种陪太子做玩伴着实使他气愤了好久。
多年的国家电力工业建设倒也使他平静了下来。
但他永远为没有实现《我是一个兵》的愿望而耿耿于怀。
太子跟他抢夺参军名额是为了转业后分配到更好的工作,至于真正遇到战争的年代,是不是勇于誓死卫国不得而知。
给予生命的时间实在是有限的,灵魂该觉醒的时候就觉醒吧,最起码不能一直躺在沉睡中浑浑噩噩的度过。
傅铭宇是一个生活严谨注重细节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