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月2日1(5 / 9)
件大事。
按合同规定厂家运来的省煤器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
准确的说这件事跟北星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北星公司就当什么都没有生一样,按部就班严格遵守合同按质保量完成每一项工程任务。
现这一重大问题的是日方监理加藤。
两天前早晨上班的时候,好几辆大货车几乎把施工场地的空地占满了。
由海运公司转来的设备,堵塞了北星公司机械进出和运输的通道。
傅铭宇还没有想出解决办法的时候,监理加藤打来了电话。
请求北星公司先把大货车上的设备帮忙卸下来,事先说好不能白卸的,日本公司会按着机械和工人的工作量支付相应的费用。
帮助合同甲方完成合同以外的任务,这样的事在国内时有生,作为合同乙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是常事。
在这里,北星公司总是公事公办,各自严格的遵守合同规定,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点人情和私利来往。
相互小心避免多言少语惹来麻烦。
日本公司同样没觉得北星公司的做法有什么不妥。
反倒对北星公司一次次爽快地的答应深表感激。
事实,人们都不愿意把有效的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勾心斗角相互扯皮上。
表面涂着深红防锈漆的省煤器,使人们不会怀疑到有任何的问题,管壁上的散热片也都完好无损。
每一件设备进场后都要例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并把所有检查结果做好详细的记录,是日本公司一贯的作法。
傅铭宇曾经在北星公司的工程会议上对日本公司诸多做法不止一次提出值得借鉴和赞赏。
在他看来,人是需要用理智的大脑清醒看待眼前不争的事实,二战时期日本是何等的野蛮、霸道、强暴、狂虐,一方面源于人性的分裂,另一方面不能不说他们拥有先进的制造工业,生产出强大有力的尖兵利器,面对日本侵略者威力巨大的火力武器被侵略的人们吓得魂灵出窍。
尽管日本在二战时期除了犯下累累罪行并没占到任何便宜,国家差点遭到摧毁的程度。
没有走向衰亡的根源,改变思路,把先进达的工业技术,转换到改善民生的制造业上,由战败国变成了工业达的制造强国。
眼前看到的每一个年龄在四五十岁的日本工人,算得上是日本工业活跃因素的代表。
作为一个为中国工业献身合格的工人,不能不对自己所投入的工作事业进行深思。
就像农夫除了做到勤劳本分,更应该考虑到在自己付出等量劳动的同时,怎样使土地的产量获得最大化,使土地多产出粮食才是每一个农业工作者的硬道理。
那天早上上班,二号锅炉钢架上作业的北星工人都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很多日本人围在刚刚到货的省煤器旁边,一个年龄在四十岁左右穿着绿色工作服的日本人拿着一台先进的金属探测仪,烈日下对新到货的省煤器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
尽管出厂验货单质量检测一栏上面写的都是合格,作为监理的加藤更相信自己亲自检测出来的结果。
昨天的检测中,他现很多的管子出现了薄厚不匀的问题,最薄的地方就像运行多年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程度。
不能确定问题是出在管子还是监测的仪器时,加藤叫来了其他监理还有金属检测方面的专家,并换了一台新的金属检测仪。
确定问题是刚到货的省煤器管子存在严重质量不合格的时候,日本公司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对于系统庞大的电机组来说,关键设备出现任何一点微小的质量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整台机组停运。
决定整台机组能不能正常运转,运转的时间能不能达到更长的周期,决定因素在于关键设备是不是保证安全的运行。
就像决定人生存是否快乐和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在健康一样。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绝不是一句泛泛的空话。
机械之所以能够做工,完全因为活塞精密压缩空气产生了动能。
达的国家之所以工业强,完全是因为掌握着先进前的技术,生产出质量过硬的机械。
华源集团之所以花比相同级别机组高出很多的价钱敲定了日本公司的设备,完全因为在考察过程中只有这家公司的设备是最先进的,质量是最好的。
华源集团一向遵从一个法则,只要是技术最先进的,质量最好的,不计较价格上的昂贵。
事实证明宁可花好钱也要买好东西,才带来最大的效益。
即使再低廉的价位,谁也不愿意贪图便宜买一辆随时有可能抛锚的汽车给自己带来麻烦。
没想到华源集团最信任的日本电力公司会在质量上出现这样大的问题。
傅铭宇知道这件事是在日本公司现问题的第二天上午。
不知道的是,日本公司在现问题后果断采取措施,把不合格管子进行更换,第一想到的是北星公司。
“傅经理,有一件事要跟您协商一下。”
加藤事先没有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