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弃暗投明(1 / 2)

加入书签

    上海一百采购经理的电话,像一阵清风,吹散了连日来笼罩在苏晚秋心头的最后一丝阴霾。对方的肯定不仅仅是一笔订单的稳固,更是对鸿霓坚持价值路线的一次有力背书。这让她更加确信,应对“霓裳”这类对手,最好的方式不是陷入价格战的泥潭,而是持续夯实自身的护城河。

    她将李经理的反馈第一时间分享给了郑雅婷和核心团队,众人的士气为之一振。

    “看来,市场还是识货的!”王淑珍在车间里听到消息,嗓门都亮了几分,对着正在练习盘扣的新人们说道,“都听见没?咱们的手艺,值钱!大家都把眼睛放亮,手放稳,针脚密一度,线头短一分,那就是咱们的底气!”

    新人们受其感染,纷纷点头,手上的动作更加精益求精。

    经销商大会的筹备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郑雅婷展现了惊人的效率,不仅将大会流程、演讲稿件、认证手册全部准备妥当,还特意从深圳大学请来了两位对传统工艺有研究的教授,以及一位资深媒体人,届时将从学术和传播角度为“鸿霓工匠”认证计划站台赋能。

    大会前夜,苏晚秋加班到最后,确认了所有物料都已到位。她独自走在已然安静的厂区,月光如水,倾泻在崭新的厂房外墙上。远处,新设备车间还有微弱的灯光,那是值班工程师在做最后的巡检。

    一种平静而强大的力量感在她心中涌动。穿越之初的彷徨无助早已被如今的从容取代,她不再是那个仅凭一本秘典和未来记忆摸索前行的孤身女子,她的身后,是一个日益壮大的团队,一个凝聚人心的品牌,一套正在成型的管理体系,以及无数像周师傅、王姐、雅婷、小林、墨兰这样可爱可敬的伙伴。

    她想起陈明辉的话:商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效率和人心。如今,鸿霓在这三方面都在扎扎实实地进步。

    第二天,鸿霓首届经销商大会在深圳一家酒店的会议厅隆重举行。来自全国三十多个主要城市的百货公司、精品买手店代表济济一堂。苏晚秋身着一套海天蓝色的改良西装套裙,干练中不失东方韵味,站在聚光灯下,从容自信地介绍了鸿霓的发展理念与工匠认证计划。

    她没有刻意提及霓裳,但每一张展示精湛工艺的特写照片,每一段记录女工专注神情的视频,每一个对原材料严苛要求的细节,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鸿霓的价值所在,与市场上那些粗劣的模仿者划开了清晰的界限。

    下午的环节,是带领经销商们参观鸿霓的新厂房和生产线。当看到自动化裁床精准高效地切割,智能吊挂系统有条不紊地流转,而在刺绣、盘扣、染色等核心工艺环节,又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带着年轻学徒一丝不苟地手工完成时,经销商们无不感到震撼。

    尤其是在刺绣车间,周玉芳现场演示双面异色绣的绝活,沈墨兰则讲解着如何将传统影绣与现代面料结合,引得众人纷纷驻足,赞叹不已。

    “原来一件衣服背后有这么多的讲究!”一位来自成都的买手店老板感慨道,“这确实不是那些快消品能比的。我现在明白鸿霓的溢价在哪里了,值这个价!”

    另一位北方百货的经理则对苏晚秋说:“苏厂长,你们这个工匠认证的想法太好了。以后我们推销的时候,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顾客,这是经过‘鸿霓工匠’认证的精品,是有‘身份证’的。这对提升我们柜台的档次也大有帮助!”

    大会圆满成功,现场签订的意向订单金额远超预期,更重要的是,经销商们对鸿霓的品牌理念和价值达成了高度共识,合作的粘性大大增强。

    然而,就在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

    小林有些慌张地敲开苏晚秋办公室的门:“晚秋姐,我们之前被霓裳挖走的那个叫阿萍的女工,刚才偷偷跑回来,哭着说要见你!”

    苏晚秋心中一凛:“让她进来。另外,叫雅婷姐也过来一下。”

    不一会儿,一个面色苍白、眼睛红肿的年轻女孩被带了进来,正是之前被高薪挖走的两个熟练工之一。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