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凝心聚力(1 / 2)

加入书签

    夏日的晨光透过百叶窗,在办公桌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线条。郑雅婷推门进来,带来上海第一百货的订单和“霓裳”的消息时,苏晚秋那种不安感落到了实处。低价竞争、挖角工人、模仿设计……这套组合拳,带着林志强式的阴狠和狡猾,却又披上了更合法的商业外衣,让人难以抓住把柄。

    “霓裳……”苏晚秋轻声重复这个名字,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注册不到半年,资金雄厚,风格模仿……雅婷,你不觉得这太像有人专门针对我们设下的局吗?”

    郑雅婷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冷静:“我也怀疑。但对方很谨慎,明面上的法人代表是个毫无背景的普通人,查不到更深的东西。那两个被挖走的女工,小林去问过了,对方开的工资比我们高百分之三十,而且承诺半年后升小组长。她们只说是正常跳槽,问不出别的。”

    “高薪挖角,快速模仿,低价冲击……”苏晚秋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楼下繁忙的厂区,“这是想用资本快速复制一个‘鸿霓’,然后用价格战拖垮我们。很商业的手段,但也够狠辣。”

    “我们怎么办?”郑雅婷问道,“上海那边的订单,如果坚持不让价,很可能真的会流失一部分给‘霓裳’。”

    “不让。”苏晚秋转身,语气果断,“鸿霓的定价是基于品质和工艺价值,不是靠压榨工人和偷工减料来的。一旦开启价格战,就等于承认我们的产品只值那个价,品牌就毁了。失去一个客户,总比毁掉品牌根基强。”

    她走回办公桌后坐下,目光锐利:“告诉上海一百,价格没有空间,但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独家的小批量定制服务,比如在‘木棉系列’的衬衫袖口绣上他们商场的LOGO,或者提供更灵活的补货周期。附加值,才是我们的优势。”

    “我明白了。”郑雅婷迅速记下,“那‘霓裳’那边……”

    “暂时按兵不动,但内部要收紧。”苏晚秋沉吟道,“让王姐和赵兰雪重新核查一遍所有核心工艺的保密流程,和所有签了保密协议的核心员工再单独谈话,不仅是待遇,更要强调鸿霓的发展前景和他们对品牌的价值。让老李加强厂区巡查,特别是晚上,防止技术泄露。”

    “好,我立刻去安排。”郑雅婷点头,雷厉风行地起身离开。

    办公室里重新安静下来,苏晚秋却无心再看报表。她想起刚才在刺绣车间看到的一幕——周玉芳耐心教导新人的场景。技艺的传承,人心的凝聚,这才是鸿霓最宝贵的、无法被快速复制的财富。对手可以挖走几个熟练工,可以模仿款式,却偷不走这份沉淀下来的匠心和文化底蕴。

    下班后,家里的温馨气氛稍稍驱散了商场的硝烟味。

    晚饭后,和陈明辉散步时,谈及“霓裳”,他的分析与她不谋而合。

    “商业竞争,只要在规则内,就不可怕。”陈明辉的声音在夏夜的暖风中显得沉稳,“可怕的是不按规则出牌。目前看,‘霓裳’的手段虽然激进,但还在商业范畴内。你们稳住阵脚,练好内功,是关键。”

    “我知道。”苏晚秋轻轻靠在他肩上,“只是觉得有点累。明明是在做正确的事,做出好的产品,却总要分心去应对这些明枪暗箭。”

    “树大招风。”陈明辉揽住她的肩,“鸿霓发展太快,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或者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这是难免的。但就像这木棉树,”他指着路边高大挺拔的木棉,“它只管努力生长,开花结果,自然能成为一道风景,遮蔽风雨。其他的,交给时间和法律。”

    他的话像一阵清凉的风,吹散了苏晚秋心头的郁躁。是啊,她不能因为潜在的风险就自乱阵脚,甚至变得疑神疑鬼。鸿霓的立身之本是产品和人心,只要这两点守住,就不惧风雨。

    第二天,苏晚秋召集了全体中层管理会议。她没有避讳“霓裳”带来的竞争压力,而是将情况坦诚地告知大家。

    “……情况就是这样。‘霓裳’的出现,对我们是一个提醒,也是一个考验。”苏晚秋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张面孔,王淑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