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霓裳交锋(1 / 2)
深圳的夏日来得又急又猛,木棉絮早已散尽,取而代之的是凤凰木如火如荼的绽放,映衬着鸿霓厂区愈发繁忙的景象。自动化生产线昼夜不息,“木棉系列”的成衣如潮水般产出,又被迅速打包发往全国各地新开拓的销售网点。
办公室里,苏晚秋面前摊开着新一季的财报,数字亮眼,增长曲线陡峭得令人欣喜。但她眉宇间却凝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方志远早晨刚来过电话,纵火案和电工的调查最终以“个人报复行为”结案,证据链无法指向更深层的指使者。那个叫阿昌的男人,如同人间蒸发,再无线索。
林志强的阴影,仿佛夏日暴雨前闷热凝滞的空气,无形无质,却沉沉地压在心口。
“晚秋姐,”郑雅婷推门而入,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依旧,手里拿着一份刚收到的传真,“上海第一百货发来的订单,要求追加‘木棉系列’全线产品百分之五十的量,但希望价格能再让三个点。”
苏晚秋接过传真,快速浏览:“三个点?他们的渠道费用和利润率我们已经算得很清楚了,这个价格没有让步空间。”
“我也是这么回复的。”郑雅婷点头,“但他们采购经理暗示,如果我们不让步,可能会考虑引入另一个新兴的本地品牌‘霓裳’。”
“霓裳?”苏晚秋抬眼,“什么背景?”
“查过了,注册不到半年,创始人背景神秘,但资金似乎很雄厚,挖走了我们两个熟练工,产品风格……”郑雅婷顿了顿,推了推眼镜,“和‘木棉系列’早期的款式有七八分相似,但用料和做工差一个档次,价格低两成。”
苏晚秋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低价竞争,挖角工人,模仿设计……这套路数,带着一种熟悉的、令人不快的味道。
“让赵兰雪盯紧质量,尤其是光明厂那边的代工环节,绝不能出任何纰漏。这个时候,品质是我们的护城河。”苏晚秋沉声道,“另外,让小林私下联系一下被挖走的那两个女工,问问情况,注意方式方法。”
“明白。”郑雅婷记下,“还有,丽莎从纽约发来的邮件,《Cosmopolitan》的专题报道反响很好,有几家北美的小众买手店发来询盘,问我们有没有兴趣做跨境小批量试单。”
“这是好事!”苏晚秋精神一振,“你牵头成立一个小组专门跟进,摸清出口流程和认证要求。步子可以稳一点,但机会不能错过。”
处理完公务,苏晚秋特意提前了些下班。经过刺绣车间时,她看到周玉芳不仅自己在绷架前飞针走线,身边还围着几个新人,其中就有那个悟性很好的小娟。周师傅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声音温和而耐心:“这凤凰的羽毛,不是死板的,要顺着它的势来走针,这里颜色要过渡得自然,才有活气……”
她没有打扰,静静看了一会儿。技艺在传承,新血在成长,这是鸿霓最坚实的根基。
回到家,李桂芝正在厨房里忙活,锅里炖着汤,香气浓郁。见苏晚秋回来,她探头出来:“晚秋回来啦?正好,快来看看这喜被的面料,我觉得这匹石榴红的多子多福纹挺好,但这匹鸳鸯戏水的也更喜庆些,拿不定主意给晓芸他们用哪匹。”
苏晚秋洗了手,走进厨房,看着母亲摊开在桌上的两匹上好绸缎,手指抚过精细的纹样:“两匹都好。要不石榴红的做冬被,鸳鸯戏水的做夏被?反正都得准备。”
“还是你想得周到!”李桂芝恍然大悟,笑逐颜开,“那就都做了!”
晚饭桌上,李桂芝把最后一道清蒸鲳鱼端上来,热气氤氲。苏朝阳先夹了一块鱼肚肉,自然地挑去细刺,放到李晓芸碗里。晓芸小声说“我自己来就行”,嘴角却悄悄翘成月牙。
苏晚秋看得有趣,故意逗弟弟:“朝阳,以前你可是连虾壳都懒得剥,现在倒成了‘挑刺专家’。”
朝阳挠挠头,笑得腼腆:“晓芸爱吃鱼,我怕她嫌麻烦,就练出来了。”
苏晚秋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