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工业电影的道路(34)(2 / 2)

加入书签

“那是多么恐怖的组织调度量好莱坞一个大型剧组,用的还是传统的挂图加上不同颜色的小纸片来标记调度,管理剧组上万人的就餐轮换,愣是能做到井然有序。”

沈善登也是无奈,“发放工作餐,还只是剧组千头万绪中最基础的一环。”

“其他的,拍摄日程的安排、场景的转换、人员的调度、特效的配合,比这个复杂何止百倍。中国电影工业化过程中,最欠缺的,往往就是这种最基础,也最核心的组织管理能力,系统性的团队协作效率。”

沈善登提出了他对未来的期望,也是对这些年轻制片人的嘱托。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不仅能拍出好电影,更能在这个过程中,搞出一大堆技术攻关,弄出一大堆好用的新设备、新流程。”

“拍《督公》积累的经验,能无缝对接到《嘉靖》里,《嘉靖》完了拍《锦衣卫》,不断做深做实。把电影技术,从实景搭建到电脑特效,从配乐到剪辑,甚至连最后的播放环节,都一步步迭代升级。”

看着眼前这五张充满朝气的脸,沈善登期待道:“你们五个人,很快都会重新回到剧组一线。我希望到那个时候,你们能有这个意识,不仅仅完成眼前的工作,更要着眼于长远。”

“我们最终要瞄准的,是像《绣春刀》这样需要精密工业支持的项目。争取在2012年前后,初步培养出一个涵盖前、中、后期,技术、设备、人力配套成熟的团队。那才是我们真正立足的根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