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荒漠古碑与风沙中的杀机(1 / 3)

加入书签

离开那片诡异的绿洲后,刘臻更加谨慎,将身形隐匿在沙丘的阴影与起伏的地形之中,如同沙漠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向西潜行。赤魈族赠予的暗影斗篷与追风靴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极大节省了他的体力,更让他的行踪难以被寻常手段追踪。

死寂的沙海仿佛没有尽头。灰白色的沙丘连绵起伏,一直延伸到视野的极限,与铅灰色的天空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单调而压抑的画卷。时间在这里失去了意义,唯有怀中双石对“镇之石”那微弱却始终指向西方的感应,以及东南方向那道如芒在背、时隐时现的恶意,提醒着刘臻前路的漫长与危机的迫近。

他依靠星象、双石感应以及对地脉流向的模糊感知来修正方向。与地脉节点初步连接后,他对大地能量的流动变得异常敏感。他能隐约“听”到脚下深处,那些曾经淤塞的“血管”正在缓慢复苏,微弱的生机如同涓涓细流,艰难地向西延伸,但越往西,这股生机就越发微弱,仿佛被前方某种巨大的“虚无”所吞噬。那便是“寂灭海”的方向。

连日跋涉,即便以他如今的体魄和装备,也感到了深深的疲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绝对的死寂与孤独,是对意志的极大考验。他时常需要运转心法,借助三才石的宁神之效,才能驱散心头那挥之不去的压抑感。

第七日午后,当刘臻翻过一座特别高大的沙山时,眼前的景象让他骤然停步。

前方不再是单调的沙丘,而是一片相对平坦、布满了黑色砾石的戈壁滩。戈壁滩的中央,赫然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石碑。

那石碑高约三丈,通体由一种暗青色的、非金非石的未知材质铸成,历经无数岁月风沙的侵蚀,表面却依旧光滑,只有些许斑驳的痕迹。石碑的形状并不规则,顶端尖锐,仿佛一柄指向苍穹的利剑,又像某种巨大生物的骸骨。它孤零零地立在无尽的荒芜之中,散发着一种苍凉、古老而又神秘的气息。

更让刘臻心惊的是,当他靠近石碑一定范围时,怀中的“生”“息”双石竟然同时传来了清晰的悸动。这次并非警示,而是一种奇异的、带着探寻意味的共鸣!仿佛石碑中隐藏着某种与它们相关的东西。

有古怪!

刘臻立刻伏低身体,藏身于一块巨大的黑色砾石之后,全力收敛气息,仔细观察。他并没有贸然靠近,经历了绿洲的教训,他对任何西境出现的非自然造物都抱持着最高的警惕。

他凝神感知四周,除了风声(在这里,风声恢复了细微的呜咽)和沙粒滚动声,并无活物气息。石碑周围也没有能量陷阱或邪异波动的迹象。它就像一座被遗忘的丰碑,静静地屹立着。

犹豫片刻,刘臻决定冒险探查。这或许是了解西境古老历史、甚至寻找“镇之石”线索的关键。他如同猎豹般悄无声息地靠近,在距离石碑十丈左右的距离再次停下,绕着它缓缓移动,从不同角度观察。

石碑表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极其古老的象形文字和图案。这些文字的风格,与他在赤岩部落祖灵壁、黑色孤峰石像乃至父亲笔记中见过的某些符文有相似之处,却又更加原始、复杂。图案则描绘着星辰运行、大地变迁、以及一些形态奇异的生物和祭祀场景,其中反复出现一个由三道螺旋纹路环绕一个核心的符号,与“源石”的形态隐隐对应。

刘臻心中激动,强压下去,仔细辨认。得益于对父亲笔记的深入研究和对古老符文体系的了解,他连蒙带猜,勉强解读出部分内容。石碑记载的似乎是某个极其久远年代的历史,提到了“天外邪魔”(可能指“蛇瞳”背后的存在)降临,带来浩劫,大地崩裂,生灵涂炭。然后提到了“三圣石”(生、息、镇)的诞生,以及先民们如何依靠圣石之力构筑“永恒壁垒”,将邪魔主力封印于“归墟之眼”(可能指寂灭海深处的某个地方)。最后,碑文变得潦草模糊,似乎记载了一场惨烈的背叛与大战,导致“壁垒”受损,“圣石”失散,封印松动。

信息虽然破碎,却印证并补充了刘臻之前的许多猜测。三块源石果然是上古封印的关键,而“寂灭海”深处,很可能就是封印“它”的核心所在——“归墟之眼”。

就在他全神贯注解读碑文,试图找到更多关于“镇之石”下落的线索时,异变陡生。

呜!

一道尖锐刺耳的破空声,毫无征兆地从他侧后方的沙丘顶端袭来,速度快得惊人。

偷袭!

刘臻战斗本能瞬间爆发,看也不看,身体如同失去重量般向侧面猛地滑出数尺,同时“山魄刃”已然出鞘半寸。

嗤!

一道乌光擦着他的耳畔飞过,深深钉入他刚才所在位置前方的黑色砾石中,竟是一支通体漆黑、箭簇扭曲如蛇信、散发着阴寒气息的弩箭!箭尾兀自颤抖,发出低沉的嗡鸣。

不是沙漠中的生物,是人为的袭击。而且这弩箭的形制和气息是“蛇瞳”。

他们竟然追到这里来了?而且如此精准地找到了他的位置。

刘臻心头巨震,瞬间明白东南方向的威胁并非错觉,对方拥有极其可怕的追踪能力。他身形不停,借着滑行的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