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水下秘穴与共鸣初现(1 / 2)

加入书签

刺骨的冰寒瞬间包裹全身,与外界赤龙脊的灼热形成天壤之别。水下视线模糊,泛红的潭水阻碍了光线,四周一片昏暗。刘臻屏住呼吸,凭借烙印之力维持着身体机能,手脚并用,在狭窄的水下通道中艰难前行。水流带着一股推力,方向明确,似乎通往某处。

通道并非笔直,时有转弯,岩壁湿滑,长满黏腻的水苔。他全神贯注,感知着水流的变化和前方可能存在的危险。怀中的玉片在此刻依旧沉寂,但那种与晶壁共鸣后的隐约亲和感尚存,让他心中稍安。

约莫潜行了十数丈,前方隐约传来微弱的光亮,并非自然天光,而是一种幽幽的、仿佛来自水底深处的冷光。水流也变得更加湍急。他加快速度,向着光亮处游去。

很快,他钻出了狭窄的通道,进入一个相对开阔的水下空间。空间不大,似是一个被地下水侵蚀形成的天然岩穴,大部分仍被水淹没,但顶部有一小片区域露出水面,形成一个小小的空气腔。那幽冷的光源,正是从空气腔一侧的岩壁上散发出来的。

刘臻浮出水面,大口呼吸着略带霉味的空气。他抹去脸上的水珠,环顾四周。空气腔仅容几人站立,岩壁呈现暗红色,与外界山体一致。而那片发光源,是一块嵌入岩壁的、约半人高的、表面布满天然孔洞的奇异玉石。玉石通体呈乳白色,内部有淡黄色的光晕缓缓流转,与黑石山脉圣泉的气息有几分相似,却更加内敛和古老。

是它吗?共鸣之石?刘臻心中一动,游近观察。

玉石表面光滑冰凉,触手生温,那淡黄色的光晕仿佛有生命般,随着他的靠近微微波动。他尝试将手掌贴上玉石表面,集中精神,将一丝微弱的意念探入其中。

嗡!

一声极其轻微、却直抵灵魂深处的嗡鸣响起。并非声音,而是一种纯粹的意念震动!与此同时,他怀中的玉片骤然变得滚烫,并自主散发出强烈的乳白色光芒。“燃铁之心”也微微震动起来,表面的裂纹似乎都亮了一丝。

三者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共鸣。

刘臻感到一股庞大而温和的、带着大地厚重气息的能量流,顺着他的手掌涌入体内。这股能量与他之前接触过的任何力量都不同,它不狂暴,不冰冷,也不灼热,而是如同母亲的怀抱,温暖、包容,却又蕴含着无与伦比的磅礴之力。它迅速滋养着他受损的经脉,抚平内伤的隐痛,甚至连连日奔波的疲惫都一扫而空。

更让他震惊的是,随着能量的涌入,一段段破碎的画面和信息流,如同决堤的洪水,冲入他的脑海。

他“看”到:远古时期,这片赤红山脉并非死寂,而是生机勃勃,地火与生机奇妙共存。石肤族的先民在此祭祀大地,他们皮肤粗糙,力大无穷,能与山石共鸣。他们发现了地脉中孕育的奇异能量结晶(共鸣之石),并学会了利用它们与大地沟通,平衡地火,滋养万物,画面一转,灾难降临,并非外敌,而是地脉深处某种邪恶意识的苏醒(“它”的低语?),导致地火失控,山脉染血,生机凋零,石肤族倾全族之力,以三块最大的“母石”(包括眼前这块)为核心,布下惊天封印,暂时平息了祸乱,但族人也因此元气大伤,逐渐衰落。最后画面,是战火再起(与圣泉壁画呼应),封印被外来者(灰袍客的先辈?)破坏,三块“母石”失散,眼前这块,被族中最后一位大祭司以生命为代价,隐藏于此水脉节点,借地水之力温养,等待有缘人。

信息流戛然而止。刘臻回过神来,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原来如此!共鸣之石并非单纯的钥匙或工具,它是大地脉动能量的结晶,是石肤族与自然契约的象征,是平衡地火、镇压“它”之低语的关键节点。父亲所说的“心源”,或许就是指这种与大地本源共鸣的力量。

而这块玉石,正是三块“母石”之一,拥有最强的共鸣之力。它在此地温养多年,能量虽未完全恢复,但灵性犹存。

此刻,玉石的光芒渐渐收敛,恢复平静,但刘臻能感觉到,他与这块玉石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微妙的联系。它认可了他,或者说,认可了他身上承载的守望者血脉、父亲遗留的玉片、以及那份追寻真相的执着意志。

他尝试与玉石沟通,传递出寻找其他碎片、修复封印的意念。玉石再次发出微光,一股清晰的指向性意念反馈回来,指向西方更深处。那里,是另一块“母石”可能存在的方向,也是地脉异常波动的源头。

必须带走它!或者至少,要掌握与它共鸣的方法!

刘臻仔细观察玉石与岩壁的连接处。玉石并非完全镶嵌,底部似乎有某种机关结构。他回想父亲留言中的“潭下有窍”,以及石肤族善于利用自然能量的特点。他潜入水下,检查玉石下方的岩壁,果然发现了一个隐蔽的、需要特定能量频率才能触发的石闸。

他再次将手按在玉石上,集中精神,引导着体内那丝刚刚获得的、与玉石同源的能量波动,缓缓注入石闸。

咔哒。

一声轻响,石闸松动。他小心翼翼地将玉石从岩壁上取了下来。玉石入手沉重,温润异常,淡黄色的光晕在昏暗的水穴中静静流转,仿佛一颗跳动的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