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密道求生与守山人真正的源(2 / 3)
隧道!隧道入口似乎有一层无形的能量屏障,将潭水隔绝在外。
他奋力游入隧道,爬上岸边,浑身滴水,冷得牙齿打颤,但总算脱离了水域。
隧道内干燥许多,空气流通,墙壁上镶嵌着某种发出柔和白光的苔藓,提供了照明。隧道向前延伸,远处似乎有风声。
他稍作休整,拧干衣物,继续前行。
隧道尽头,是一扇厚重的、雕刻着巨树与星辰图案的石门。石门虚掩着,并未锁死。
他推开石门,耀眼的天光瞬间涌入,刺得他睁不开眼。
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他适应了光线,发现自己正站在一处隐蔽的山洞口,洞口被茂密的藤蔓遮掩。洞外,是连绵起伏的、苍翠的山峦,远处天际泛着鱼肚白。
黎明将至。他成功逃出了总部范围。
刘臻长舒一口气,几乎虚脱地靠在洞壁上。回首望去,总部那巍峨的建筑群已被层层山峦遮挡,消失在视野之外。
短暂的松懈后,更大的迷茫和紧迫感涌上心头。接下来去哪?做什么?
守旧派老者让他“把真相带出去”,找到“守山人真正的源”。可“源”在哪里?真相又该如何揭晓?
他想起怀中那枚险些遗失的晶体,连忙取出查看。晶体布满裂纹,光芒黯淡,但并未彻底损坏。他尝试将一丝微弱的精神力注入其中。
嗡!
残缺的信息碎片断断续续地涌入脑海,大多是些深奥的能量图谱和古老符号,难以立刻解读。但其中一段相对清晰的记载,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并非关于“源初之眼”或“它”的直接记录,而是一段关于守山人起源的古老箴言,用一种极其晦涩的韵文写成:
“星陨于山,骨血化脉,心火为引,守望初源。非石非晶,非力非权,存于万灵呼吸之间,藏于百代传承之念。悖约者盲,弃誓者黯,唯持本心,方见真颜。”
这段箴言,与他之前在“山岩之子”和“雾歌”部落听到的古老歌谣,在核心意象上隐隐呼应!都强调了“心”、“灵”、“传承”,而非单纯的力量或器物。
“守山人真正的源”难道并非某个具体的地点或物体,而是一种精神?传承?或者与这片土地万物生灵息息相关的某种存在状态?
父亲穷尽一生追寻的,黑袍人、四长老、“荆棘之刃”、“蛇瞳”竭力争夺或掩盖的,究竟是什么?是掌控“源”的力量?还是扭曲或断绝这份传承?
刘臻似乎触摸到了一丝更本质、却也更模糊的真相边缘。
他收起晶体,目光坚定起来。无论“源”是什么,首先要活下去,要恢复力量,要找到可以信任的盟友。
他想到了“山岩之子”部落,想到了“雾歌”部落。这些远离总部、保持着古老传统的守旧派分支,或许能提供庇护和线索。尤其是“雾歌”部落,他们世代守护迷雾林,对“万山之心”和“它”的了解可能更深。
但如何去?总部必然已发出通缉,各处关卡要道恐怕都已封锁。
他摊开守旧派老者给的地图。地图标注的出口点位于总部西北方向的山区,人烟稀少。向西而行,穿过一片被称为“沉默沼泽”的险地,便可抵达北部丘陵地带,那里距离“山岩之子”部落的传统活动区域就不远了。
“沉默沼泽”地图上标注了危险符号,但似乎是目前唯一可能避开追查的路径。
决心已定,刘臻不再犹豫。他采集了些许洞口的草药简单处理伤口,吃些干粮恢复体力,随后辨认方向,向着西北方,踏入了茫茫山林之中。
路途艰难远超想象。山势陡峭,林深苔滑,野兽出没。他伤势未愈,只能走走停停,依靠狩猎和采集野果充饥,夜间寻找岩穴或树洞栖身,警惕着任何风吹草动。
数日后,他抵达了“沉默沼泽”的边缘。那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被灰蒙蒙雾气笼罩的湿地,枯木林立,水洼遍布,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不安的寂静和淡淡的腐臭。
沼泽中隐藏着无数危险:吞噬一切的泥潭、致命的毒虫、诡异的气瘴,甚至还有传说中被“它”之力扭曲的变异生物。
刘臻深吸一口气,折了一根坚韧的长棍探路,小心翼翼地踏入沼泽。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精神高度紧张。
在沼泽中艰难行进了两日,干粮将尽,体力再次透支。就在他几乎绝望之际,前方雾气中,隐约出现了一缕细弱的炊烟。
有人烟!
他心中一凛,警惕顿生。是敌是友?是沼泽居民?还是总部的陷阱?
他伏低身体,悄无声息地向炊烟方向摸去。
靠近后,发现那是一座搭建在几棵巨大枯树上的简陋树屋。树屋样式古老,并非总部风格,更像是山民猎户的临时居所。
他仔细观察良久,并未发现埋伏的迹象。
犹豫片刻,他决定冒险接触。他需要食物、药品和信息。
他走到树下,清了清嗓子,用尽量平和的声音喊道:“请问,有人在吗?过路的旅人,迷途于此,求些水食。”
树屋内寂静片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