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我剑也未尝不利(6K大章)(4 / 4)
却失大国之信!四方诸国將会如何看待我大夏今后谁还敢与我大夏立约这是自毁长城遗羞后世。”
杨炎这番言论刚刚说完,有十几个官员纷纷出列附和。
“杨郎中所言极是,陇右诸郡实乃鸡肋之地,食之无味,弃之则省心省力。崔少卿为了贪图拓土之功,行威逼强索之实,这是把陛下至於无信无义之地。“
“微臣附议,昔日汉武帝穷兵黷武,虽拓地万里,终致海內虚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由此可见拓地非功,守土为累。”
“陛下!吐蕃使节昨日已向臣等泣血陈情,恳请陛下能念及盟约之谊,体恤吐蕃之难,把陇右诸郡归还吐蕃恢復元气,一则显我天朝上国仁德,二则可省下无数边防开支,充盈国库,惠及万民,此乃两全其美之策!”
这些弃地省餉的荒唐言论在庄严的朝堂上瀰漫开来,显然尚结息也不是吃乾饭的,他早已指使吐蕃使节暗中在洛阳撒下重金,重点贿赂五品以上官员,让他们在必要时刻出来当喉舌。
自从大夏朝廷开始拿回陇右诸郡以后,姜天骄频繁收到大臣们的奏报,声称大夏历经战乱刚刚建国不久,理应休养生息积蓄国力,效仿大唐宰相姚崇提出的治国纲领,以“为政先仁义”为首要原则,主张回归儒家治国理念,停止边功扩张。
姜天骄猛然意识到文官集团是要爭权夺势,他对於这些奏报一概不理,但对奏报之人却是登记在册,准备找个机会把这群大臣一网打尽,故而这才放任他们畅所欲言。
崔祐甫脸色铁青气得浑身发抖,他没想到自己为国虎口夺食,冒著生命危险索回陇右诸郡,竞被朝臣如此顛倒黑白,污衊为祸国之举和大夏之耻。
更荒谬的是,有人提议要把刚刚到手的陇右诸郡还给吐蕃,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崔祐甫再也按捺不住厉声怒斥:“杨郎中,尔等食君之禄,竟行此卖国求荣、混淆视听之言!
陇右诸郡乃兵家必爭之地,得此地方我大夏则进可威慑吐蕃,控扼河西,退可拱卫关中保境安民,其价值岂是区区钱粮可衡量”
“尔等口口声声治理之难和边防之危,不过是惧战畏难託词!若依你们这等谬论言论,歷朝歷代开拓疆土都是错的难道要將这万里江山全都捨弃,省下军餉让尔等虫豸安享富贵吗”
“至於失信之害更是无稽之谈,这明明是吐蕃背信在先,河西惨败证明其根本无力履行盟约!
臣据理力爭,提前收回本属我朝领土,正是维护盟约尊严!若放任吐蕃占据不还,这才是真正的失地失信!杨郎中等人顛倒黑白,为敌张目,其心可诛!”
朝堂之上顿时吵成一团,支持崔祐甫的官员们据理力爭,痛斥杨炎等人弃地论荒谬。
而被吐蕃贿赂或本就持保守绥靖之见的官员则引经据典,夸大治理困难,鼓吹弃地省餉的好处,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虽然尚结息不在殿上,但其重金贿赂的成果和精心散播的言论,已然成功在朝堂上掀起一场针对崔祐甫的风暴。
最主要的是,崔祐甫升官速度实在太快,他从监察御史(正八品上)升到鸿臚少卿(从四品上),短短一年时间官升十五级,这本身就引来大量官员的嫉妒。
姜天骄高坐皇位冷眼旁观著这场闹剧,他脸上的笑容早已消失,锐利目光缓缓扫过那些鼓吹弃地的官员,眼神深处掠过不易察觉的杀机,他岂会看不穿这群官员言语背后的贪婪和愚蠢。
这次姜天骄並不准备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而是想要把所有人一网打尽,藉此机会来个抄家流放,既可以给国库补充钱財,又可以为边境地区充实人口,正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姜天骄眼里文官可没资格享受法不责眾,他这天下还没统一,大臣中就有人敢大肆宣扬弃地论。
这已经不是一般文官,不能再犹豫啦,必须要出重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