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我剑也未尝不利(6K大章)(3 / 4)
:“既然节下不愿意履行两国盟约,你我也就没有必要再谈下去,让战场上的刀枪剑戟去爭论吧!”
“外臣告辞!”
崔祐甫转身就要离开府衙。
“夏使留步!”
尚结息见状急忙拦住崔祐甫,他声音带著哀求意味说道:“金城郡乃是河湟锁钥,安乡郡亦是要衝,仓促交割恐生变乱,不妨你我各退一步如何我大蕃愿將狄道与安乡两郡先行交割。”
崔祐甫语气变得更加冰冷起来,他直接冠冕堂皇说道:“节下此言差矣,外臣方才已经言明,金城、安乡、狄道三郡,依据神圣盟约,其法理主权早已归属我大夏。”
“现在並非我大夏向吐蕃索要新土,而是要求贵国將本属於我大夏领土,提前归还而已,犹如贵国已交割的陇右诸郡,此乃天经地义,合乎盟约法理。“
“鑑於金城郡正是重镇,这才需早日交割纳入大夏治理,方能確保其安定繁荣,避免为僕固怀恩等叛逆所凯覦,或是再生兵戈,徒增贵国负担。”
“交割细节双方官员可即日对接,大夏官员早已在待命,隨时可入金城、安乡、狄道三郡接收城池、府库、丁籍,而这也是贵国应履的义务。”
尚结息看著崔祐甫那张滴水不漏的脸,知道对方是铁了心要立刻割肉,没有任何迴旋余地,他心中最后一丝侥倖也破灭了。
本来尚结息还想跟著崔祐甫討价还价,可他事到临头才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谈判余地,而他也无法承担背弃盟约的罪名。
尚结息闭上眼再睁开时,他眼底只剩下冰冷的死寂和深深的疲惫,仿佛用尽全身力气说道:“就依夏使所,即刻交割城、安乡、狄道三郡,具体事宜则由
“节下果然深明大义,实乃两国苍生之福!”
崔祐甫內心狂喜朝著尚结息深深一揖,他郑重其事说道:“外臣马上稟明我家陛下,並安排接收事宜。只要我朝能够顺利接收金城、安乡、狄道三郡,大夏对河陇之地將不会再有任何领土要求。”
尚结息挥了挥手示意崔祐甫退下,他连看都不想再看对方一眼。
崔祐甫非常满意退了下去,他之所以跟尚结息保证,大夏对河陇之地將不会再有任何领土要求,那是因为接下来就要开始抢了。
尚结息望著舆图上那即將被割去的金城、安乡、狄道三郡,眼中充满刻骨的恨意和无尽的忧虑他想起完成交割的武都三郡,想起在河西投入的巨大兵力、死伤的將士、消耗的钱粮,这些沉没成本害得他无法回头。
原本吐蕃占据著陇右道十六个郡,然而在大夏朝廷的软硬兼施之下,硬生生吐了九个郡出去,如今只剩下合川、临洮、寧塞、西平、鄯城、洮阳、浇河七郡之地。
换而言之,大夏朝廷兵不血刀收復大半个秦陇之地,所付出的代价不过是名义上的主权归属而已。
隨著大夏军队接收金城、安乡、狄道三郡,崔祐甫完成任务后带著使团返回洛阳。
神武二年,二月初一。
洛阳城,紫微宫。
姜天骄在含元殿如期召开早朝会议,金碧辉煌的大殿內薰香繚绕,文武百官肃立在阶下,空气中瀰漫著诡异的敌意暗流。
崔祐甫立於阶下朗声奏报交割金城、安乡、狄道三郡的详细经过,他的声音沉稳而条理清晰,言语间自然流露出为大夏拓土开疆的兴奋。
虽然姜天骄坐在皇位上面带讚许的微笑,但眼神深处却是深不可测的平静,这让崔祐甫感到非常压抑,平日里关係尚可甚至交好的官员,此刻看向他的目光竟带著不易察觉的冷漠。
崔祐甫奏报刚刚结束,殿內出现短暂的寂静。
户部郎中杨炎手持笏板大步出列,他脸上带著忧国忧民的沉痛表情说道:“陛下!臣有本奏!
崔少卿此行看似为我大夏索回三郡,实则乃是祸国之举,此乃我大夏之耻。“
此言一出,满殿譁然。
崔祐甫瞳孔微缩猛地看向杨炎。
姜天骄眼中闪过一丝玩味,他面无表情问道:“杨卿何出此言索回国土何耻之有”
杨炎一脸痛心疾首说道:“陛下明鑑!金城、安乡、狄道三郡,地处陇右西陲,民风彪悍,汉番杂处。此番崔少卿以兵威相胁强索而来,看似拓土,实则是为我大夏背上遗祸无穷的包袱。“
紧接著,杨炎环视群臣仿佛在寻求认同,他继续慷慨陈词说道:“其一,治理之难!此三郡远离关中,道路艰险,输送粮秣,派遣官吏,靡费巨大,朝廷每年需要投入大量兵力和钱粮,这无底洞何时能填满”
“其二,边防之危!此三郡深入吐蕃势力范围,如同插入敌境的匕首,固然可扼其咽喉,然而吐蕃岂能甘心日后必以此为藉口,屡屡犯边!为守这三郡,朝廷需常年派驻重兵,耗费巨额军餉,疲於奔命。”
“其三,失信之害!崔少卿以吐蕃毁约无力为名,行威逼强索之实,此等行径虽得一地之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