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多疑善变督师含冤(1 / 2)
关外后金大营,皇太极面对袁崇焕等人的全面防御,并不慌忙,时常对自己的手下大臣和土兵说道:“我们不急,总会有机会的,我相信,我们的机会很快就会到了!”
后金,皇太极除了着名的兄弟代善之外还有一人,此人就是多尔衮,是皇太极继承人的最大竞争对手之一,多尔衮文武双全,平时为了争夺继承人跟皇太极对着干,二人明争暗斗,但是对待共同的敌人——大明王朝,二人却是一致同心,多尔衮军事力量极强,多次击败大明王朝军队,被封为后金大清第一巴图鲁,这一日,多尔衮来见皇太极,拱手道:“大汗,袁崇焕防守严密,强攻恐损失惨重,我有一计。”
皇太极目光一闪,示意他说下去。
多尔衮道:“我们可派细作混入关内,散布袁崇焕拥兵自重、欲与我等勾结的谣言,再设法让崇祯帝知晓。”
皇太极沉思片刻,点头道:“此计甚好,若能借崇祯之手除去袁崇焕,那破大明防线易如反掌。”
于是,多尔衮立刻安排人手行事。
与此同时,袁崇焕还在专心布防,丝毫不知一场阴谋正悄然降临。
不久后,崇祯帝果然听闻了谣言,生性多疑的他开始对袁崇焕产生不满和猜忌。
皇太极和多尔衮在大营中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展,他们坚信,只要崇祯帝对袁崇焕动手,后金进军中原的机会便真正到来了。
皇太极和多尔衮二人都是计谋高手,少年时期,二人常在一起熟读兵书战策,尤其擅长于三十六计中的反间计,可惜此时的崇祯帝还被蒙在鼓里。
面对着如雪片般的传言,崇祯帝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下令将袁崇焕召回京师,很快袁崇焕就被判了死刑:以谋反罪名凌迟处死。
袁崇焕,明朝末年主要军事将领,民族英雄,祖籍岭南道广东东邑,石龙、石碣古村人,于万历三十五年考中进士,官拜庶吉士,后来得到明末大臣、太子太师孙承宗的赏识而一路高升,一直镇守辽东半岛、宁远和锦州等地抵御关外后金,最后官拜蓟辽督师(史称袁督师)、兵部尚书等职。
公元1630年初秋,北京城的菜市口挤满了人,袁崇焕被押上了刑场。
百姓们受谣言蛊惑,对他谩骂不止,向他投掷杂物。
袁崇焕神色平静,心中满是对大明的忠诚与无奈。
而此时,后金大营中一片欢腾。
皇太极和多尔衮举杯庆祝,皇太极笑道:“多尔衮,此计成功,你功一件。
待我入主中原,必不会亏待你。”
多尔衮连忙拱手:“大汗英明,此乃我等共同之幸。”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大局已定之时,一个神秘的身影悄然潜入了大营。
此人竟是袁崇焕的旧部,身怀绝世武功,他决心为袁崇焕报仇。
趁众人不备,他闯入营帐,欲刺杀皇太极和多尔衮。
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在大营中展开……
刑场上,袁崇焕惨不忍睹,凌迟持续了五天,被蛊惑的北京民众不明就里对袁崇焕恨之入骨,将其身上的肉全部吞食干净,可怜一代蓟辽督师、民族英雄竟落得如此惨烈下场,夜晚,寒风刺骨,阴风怒嚎,忠于袁崇焕的王姓手下悄悄潜入刑场将袁崇焕级盗出,一路南逃,一路上躲避着后金的追杀,他深知袁崇焕死得冤枉,一定要让将军有个安息之所。
不知跑了多久,王姓手下来到一处隐秘的山谷。
他刚想歇口气,突然山谷中光芒大作,一个神秘的老者凭空出现。
老者看着他手中的级,说道:“此乃忠义之士头颅,我可助他重生,但需你付出代价。”
王姓手下毫不犹豫道:“只要能让袁督师重生,我万死不辞!”
老者点点头,施展法术,一道光芒笼罩住级。
与此同时,王姓手下感觉自己的生命力在飞流逝。
片刻后,袁崇焕缓缓睁开双眼,他看着眼前的景象,又看看王姓手下,明白了一切。
他感激地看向老者,老者却已消失不见。
袁崇焕对王姓手下道:“我定会重振大明,还天下太平!”
随后,二人便踏上了新的征程,准备给后金一个狠狠的反击。
后金大营中,皇太极和代善、多尔衮摆下了丰盛的庆祝宴会,酒过三巡,皇太极说道:“袁崇焕这个死对头终于死了,攻破大明防线,入主中原指日可待!”
众人正在谋划攻取辽东半岛,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只待东风。
夜里,皇太极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想起多年的受阻辽东半岛和无数次的惨败,皇太极不仅仰天长叹,迷迷糊糊中一双大手犹如铁钳般的按住了皇太极的颈部,第二天传出皇太极离奇身亡,后金大营顿时乱作一团。
多尔衮听闻消息,又惊又怒,立刻下令彻查此事。
然而,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线索,仿佛凶手凭空消失。
与此同时,袁崇焕和王姓手下得知皇太极身亡的消息,认为这是反击的绝佳时机。
他们秘密联络了一些仍效忠于大明的将领和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