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宁远大捷辽东防御(1 / 2)
此时大明王朝唯一的坚强后盾——辽东半岛防御堡垒,自宁远大捷和辽东半岛大捷后,在洪承畴、祖大寿和袁崇焕三人配合默契的防御之下固若金汤,但关外的后金在皇太极的带领下一直虎视眈眈,皇太极是一位极具治国安邦的传奇人物,一直都在寻找攻破大明王朝辽东防御的机会。
此时的辽东宁远防御有了枭雄李自成和一帮热血青年的加入,于是袁崇焕、祖大寿和洪承畴加紧修筑了更加牢不可破的防御工事,同时加入的李自成和副将刘宗敏等人都对袁崇焕三人尊敬有加,皇太极得知宁远防御因新力量加入而加强,心中不免有些焦急,但他并未气馁,而是召集谋士商议对策。
谋士们纷纷献策,其中一人提出可派细作潜入宁远城,制造内乱,再趁机攻城。
皇太极觉得此计可行,便精心挑选了一批武艺高强、善于伪装的细作,混入宁远。
这些细作在城中四处散布谣言,说袁崇焕等人拥兵自重,有谋反之心,还与后金勾结。
一时间,宁远城人心惶惶,百姓们开始对袁崇焕等人产生怀疑。
袁崇焕、祖大寿和洪承畴得知此事后,并未慌乱,他们一方面加强城防,防止后金趁机攻城;另一方面,派出亲信暗中调查细作的踪迹。
就在众人努力寻找细作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生了……
此时加入的李自成看到宁远和辽东半岛之间隔着一条狭长的海湾小道,于是建议修筑一条连接两城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其实这个设想袁崇焕早就提出过,只是苦于没有多余的人手,如今李自成自动提出,袁崇焕就顺水推舟交给李自成全权负责修建,就在李自成积极筹备修筑生命防线时,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后金细作将此视为破坏宁远防御的绝佳机会。
他们暗中买通了负责运送修筑材料的部分民夫,在材料中动了手脚,使得一些关键的石料被替换成了看似坚固实则脆弱的次品。
随着工程的推进,当修筑到一半时,一处刚建好的墙体突然坍塌,压伤了不少工人。
众人皆惊,李自成更是心急如焚。
他立刻展开调查,很快就现了材料被调包的迹象。
就在他怀疑内部有奸细时,袁崇焕派来协助的一名将领悄悄告知李自成,他现有几个形迹可疑之人频繁出现在材料存放处。
李自成当机立断,安排人手将这些可疑之人抓获,经过审讯,果然是后金细作。
虽然遭受此次挫折,但众人并未气馁,反而更加警惕,加快了防线修筑的进度,誓要让这道生命防线成为后金无法逾越的天堑。
与此同时,辽东半岛西部和北部五百多里的两座城市同时也出现了两位英雄少年:一位是耿精忠,另一位则是尚可喜,二人都是同乡,幼时都拜了名师学习武术,因此二人同样心怀救国大志,听得辽东战事紧急,大量招募人才。
此时闲赋在家的祖大寿外孙吴三桂听说了自己的舅舅在辽东半岛当上了大官,因此也从家乡西南部赶来投奔自己的舅舅祖大寿,这吴三桂也是天界恶神下界,文武双全,吴三桂来到辽东半岛,祖大寿见他一表人才且文武双全,心中十分欢喜,便将他留在身边着重培养。
吴三桂很快就凭借着自身能力崭露头角,在军中赢得了不少赞誉。
而耿精忠与尚可喜听闻吴三桂的事迹后,决定前来结识一番。
三人相见,相谈甚欢,很快就结为好友,一同商议着如何为守卫辽东贡献力量。
皇太极得知宁远防线修筑进度加快,且吴三桂等新人崛起,心中又生一计。
他派使者前往宁远,提出和谈,实则是想拖延时间,同时继续寻找宁远防御的破绽。
袁崇焕等人深知皇太极的诡计,但为了争取更多时间完善防线,还是决定与后金使者虚与委蛇。
就在双方和谈期间,耿精忠偶然现使者队伍中有一人行为举止十分可疑,他暗中跟踪,竟现此人与之前被抓的后金细作有联系。
耿精忠立刻将此事告知众人,一场新的危机与应对之策即将展开。
山西省州古城太原,并州城西太行山上的一座千年古寺伏龙寺内,方丈释迦延大师将自己的亲传弟子史可法叫到跟前说道:“徒儿,你一生忠肝义胆,忧国忧民,如今天下大乱,是你下山建功立业的时候了!”
史可法听后,单膝跪地,抱拳行礼道:“师傅,徒儿谨遵教诲,只是不知该前往何处效力?”
释迦延大师微微一笑,指向东方:“辽东战事正紧,那里便是你施展拳脚之地。”
史可法领命,收拾行囊即刻下山。
与此同时,宁远这边,得知使者队伍有问题后,袁崇焕等人决定将计就计。
他们表面上继续和谈,暗中加强防备,还安排吴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三人带领精锐部队在周边埋伏。
皇太极以为计谋得逞,放松了警惕,暗中调遣部分兵力准备趁和谈时突袭。
就在后金军队靠近宁远城时,吴三桂等人率领伏兵杀出,与后金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战斗。
而史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