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离间之计(1 / 3)
常生能爬到今天这个位置,绝非庸碌之辈。
最初的震惊和暴怒过后,一种冰冷的、属于阴谋家本能的冷静迅速占据了他的心神。
他做了个擦去全息影象里那封刺眼的文件的手势,缓缓坐回椅子里,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桌面,发出沉闷的嗒嗒声。
余庆这一手阳谋,确实漂亮,几乎是明牌打了过来。但他常生在胜天经营十余年,根深蒂固,岂是区区金钱就能轻易撼动的
年轻人终究是年轻人,太过迷信金钱的力量,却低估了人性深处的复杂和见风使舵的本能。
一个清晰的反击计划,在他脑中迅速成型。他不能直接对抗这项“广纳贤言”的举措,那会显得他心胸狭隘,阻碍公司进步。
他必须顺应,甚至要表现得比余庆更加支持,但要在执行的过程中,巧妙地“加工”,让这件事的味道彻底变调。
他按下内部通讯键,声音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沉稳和威严:“通知所有部门总监及以上管理层,一小时后召开紧急全息会议。议题:高效落实‘董事长意见征集计划’。”
一小时后,全息影像里各个时空里的高管们正襟危坐。常生脸上看不到丝毫阴霾,反而带着一种欣慰和鼓舞的表情。
“董事长的这项决策,高瞻远瞩,是真正贴近员工、发掘公司潜力的妙招!”常生开场定调,语气诚恳,“我们必须全力支持,确保每一个有价值的想法都不被埋没。”
话锋随即一转:“但是,正因为它如此重要,我们更不能让它变成一场混乱的、无效的一窝风运动。好的想法需要被引导,需要被放在正确的框架内评估,否则就是对董事长、对公司的极大不负责。”
接着,他抛出了精心包装的“执行细则”:
第一,成立“建议遴选特别工作小组”,由他亲自负责,组员包括各核心部门的老总。
“我们必须为董事长把好第一道关,剔除那些毫无建设性的抱怨、过于天马行空无法落地的幻想,以及……可能别有用心、破坏公司稳定的言论。
最终递交给董事长终审的,必须是精华中的精华,是真正具备高度建设性和可行性的方案。”
这番话,冠冕堂皇地将筛选和解释的大权,牢牢抓回了自己手中。
第二,建立“建议预审与辅导机制”。他鼓励所有员工在通过正式链路提交前,先与自己的直属上级或部门负责人进行“初步沟通和完善”。
“我们要发挥组织体系的优势,集思广益,帮助员工把不成熟的想法打磨成真正的‘金点子’。这也是一个上下级充分交流、提升团队凝聚力的好机会。”
这一条,无异于在所有员工和余庆之间,设立了一道无形的审查关卡。那些真正尖锐、直指常生管理问题的建议,很可能在部门一级就被“辅导”得面目全非,或直接胎死腹中。
第三,他强调奖励评选将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但“必须充分考虑建议的落地可行性以及对公司的实际贡献度”。
“有些建议可能听起来很美妙,但需要耗费巨资且短期内看不到效益;有些则可能触及公司核心机密或战略底线。这些都需要我们专业的管理层来进行审慎评估。”
他成功地将“价值判断”的标准,从余庆手中的“金钱奖励”悄悄替换成了他自己掌握的“现实可行性”。
会议结束后,常生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嘴角终于浮现出一丝冰冷的笑意。
余庆想用金钱砸开一条直达人才的通道可以。但他常生,就要在这条通道上设置无数的路卡和引导牌。
最终能走到余庆面前的,要么是经过他常生“认证”的、无害化的“人才”,要么就是会被他以“专业理由”轻易否掉的方案。
他要让余庆的金钱,浪费在一场被他精心导演的、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无关痛痒的“虚假繁荣”里。
他还要让员工们感觉到,即便有董事长的通道,真正决定他们命运和建议价值的,依然是现有的、由他掌控的管理体系。
这不是正面反抗,这是柔和的、彻底的驯化。他要将余庆凌厉的攻势,吸纳进自己庞大的官僚体系之中,然后用体系的巨大惯性和复杂性,慢慢消解、消化掉它。
棋,还在下。而且,才刚刚进入中盘。
余庆万万没有想到,常生竟能如此轻描淡写地将自己发出的凌厉一击化于无形。
他指节叩了叩自己的头,发出一声极轻的冷笑——是自己太轻敌了,常生这潭水,远比他想象得更深。
但常生恐怕也未曾料到,他这番看似从容的应对,却在无声中进一步垒高了余庆的威信。
在绝大多数旁观的高管和员工眼里,余总只是轻飘飘下发了一份文件,常生便立刻如此大张旗鼓地动员响应,这姿态,俨然是个不得不听从号令的下属。
余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微妙的气氛。他毫不犹豫,趁热打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