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6章 你要干见不得人的勾当(2 / 5)

加入书签

,我明儿就得下井,听说最近不太平,可不去不行。家里欠的钱,还得靠这一锤一镐还。

    >

    >我不想你以后也来这儿。太黑了,喘不上气。你要读书,哪怕只读到初中,也比老子强。

    >

    >昨天你问我,为啥星星总在山上看得更亮?我说,因为山离天近。其实啊,我是怕告诉你真相??城里光太多,把星星都盖住了。

    >

    >你要记得,不管你在哪儿,抬头看天的时候,我和你娘都在看你。

    >

    >别怪阿爸没本事。我只是……没能活得更久一点。

    >

    >爱你的,

    >阿爸”

    写完最后一个字,他吹了吹纸,小心翼翼折成一个小方块,塞进信封。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块旧怀表,打开表盖,里面夹着一张母子合影。他用拇指轻轻摩挲照片上孩子的脸,嘴唇动了动,却没有发出声音。

    就在这时,矿道深处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是剧烈的震动。远处有人喊:“顶板要塌!快跑!”

    脚步声杂乱,呼喊声四起。他猛地站起身,把信塞进工作服内袋,转身就要往出口冲??

    画面戛然而止。

    苏晚猛然睁眼,冷汗涔涔而下。她的右耳再度渗血,神经警报尖锐响起:【情感反噬等级3,建议立即断开连接】。

    但她没松手。

    她知道刚才那段记忆不是简单的回放。那是死者临终前最强烈的执念,凝结成一种近乎灵魂的呐喊,穿透时间与死亡的屏障,直接撞进了她的意识深处。

    而更让她心颤的是??这封信的内容,根本没提“小石头”三个字。可那个男人称呼孩子时,语气自然得仿佛他们早已无数次这样对话。

    说明这封信,本就是为“被听见”而写的。只是没人知道怎么让它发声。

    苏晚深吸一口气,调出群鸣核心算法,将信纸扫描的情绪波形与全球数据库比对。十秒后,结果跳出:

    匹配成功:37%情感共振源来自云南马吉乡回声站;另有12%与怒江救援事件中的儿童心理档案重叠;最关键的,有51%的声纹特征与林念遗留的第十三课原始音频片段高度相似。

    她怔住。

    林念……竟也接触过这类矿工遗书?

    她迅速翻阅资料库,在一段尘封的志愿者日志中找到了线索:1998年,林念曾以“民间心理援助者”身份深入川滇交界矿区,为矿难家属提供哀伤辅导。期间,她收集了上百封未能送达的遗书,并尝试用早期群鸣原型机提取书写者的情绪频率。

    但项目最终被叫停。官方理由是“技术不成熟,易引发群体性情绪失控”。真实原因,据知情者透露,是因为某些信件内容牵涉到地方官员与矿主的利益勾结,一旦公开,可能引爆舆情。

    林念被迫销毁大部分数据,只留下几段加密音频,藏在群鸣系统的底层代码中,代号“星火”。

    而现在,苏晚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能接收到如此清晰的记忆投影??她不是在“还原”这封信,而是在回应一场跨越二十多年的接力式倾听。林念种下的火种,如今借由这个孩子的信,重新燃起。

    她转向孩子,声音沙哑:“你叫小石头,对吗?”

    孩子瞪大眼睛:“你怎么知道?”

    “因为你阿爸,一直在等一个人来听他说话。”苏晚握住他的手,“现在,那个人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