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5章 张主任给的办法(4 / 4)

加入书签

有人给她唱歌。我唱了一首童谣,她笑了。临走时她送我一朵野蓝花,说‘你会记得我的吧?’

    >我说会。

    >我真的记得。”

    苏晚怔立良久。

    原来一切早已注定。

    林念种下的种子,穿越三十年光阴,最终由苏晚浇灌开花;而那个曾被歌声救赎的小女孩,长大后成为教师,又在灾难中守护了更多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在绝望中发出求救信号,被苏晚接住;而苏晚的回应,竟又反过来唤醒了林念深埋的情感印记……

    这是一个闭环,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命运链条。

    她终于明白,为什么怒江的孩子会听见那首“神秘的歌”??那不是苏晚即兴哼唱的旋律,而是她潜意识里复现了林念当年唱给小女孩的童谣。群鸣网络不仅记录声音,还储存了情感传承的路径,只要条件成熟,便会自动激活。

    她写下新的笔记:

    >“我们以为历史是直线前进的,

    >其实它是无数个圆环套叠而成。

    >每一次真诚的倾听,

    >都是在某个圆环上刻下新的痕迹。

    >而这些痕迹,终将在未来某刻,

    >回馈给另一个需要被听见的灵魂。”

    两年后,青云湖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命名为“人类情感记忆圣地”。每年清明,全球数万人齐聚于此,参与“静默七分钟”活动,只为对自己心中那个人说一句:“我还在想你。”

    而在湖心新建的纪念碑上,镌刻着一行永不熄灭的荧光文字:

    >**“声音不死,唯爱永恒。”**

    苏晚站在桥头,望着夕阳染红湖面,一群候鸟掠过天际,鸣叫声悠远绵长。

    她轻轻抚摸左臂上的蓝色纹路,如今它已不再只是技术标记,更像是某种古老的图腾,见证着一个人如何用一生去践行一句话:

    **“真正的倾听,不是听见声音,而是愿意为那个声音承担一部分痛苦。”**

    远处,回声馆的门又一次敞开。

    一个新的孩子走了进去,手里攥着一封信,脸上写满忐忑。

    苏晚没有立即跟上。

    她仰头看向天空,槐叶沙沙作响,一片蓝紫色花瓣飘落肩头,光点微闪,拼出两个字:

    **继续。**

    她深吸一口气,迈步向前。

    风起了,带着泥土的气息和树叶的摩挲声。

    就像那首无词的歌,仍在世间轻轻吟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