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平楚赤国(一)(1 / 2)

加入书签

平叛的大军出发了。

安南节度使府一共调集了三万大军,其中步兵两万六千,骑兵四千。为了保障后勤,一共调派了一万四千辆双挽马大车,驮马一万匹,驴子一万六千头。

基本上做到了步兵车马化行进,骑兵一人三马。

同时,大军也做到了随军携带半年的粮食,同时还携带了大量的铜钱和丝绸。

沐津没打算从后方运送粮食,大军自身带着粮食走,然后用铜钱和丝绸去买粮。至于楚赤国的人愿不愿意卖粮,那就看他们是要丝绸和铜钱,还是要大虞的刀枪箭矢了。

说真的,沐津是真的不想当主帅,因为自己就没那个天分。但是吧,沐津又不得不当这个主帅,谁让他是节度使呢。

实际上,平楚赤国容易,难的是维持后勤。

楚赤国并不大,全国上下兵马将将过万,人丁也不过才三十万。而且,楚赤国也算是物阜民丰,据说在楚赤国,是不可能饿死人的。

但是吧,楚赤国的地形就很坑了。

倒不是山多,而是水多。

楚赤国三分之二的国土是沼泽地。

而这占据国土三分之二的沼泽地,又有一半是常年被水盖着的。正确的形容是,土地上盖着一层半个手掌厚的水。

虽说水多,楚赤国确实物阜民丰。

没水的地方盛产各种矿产,有水的地方盛产鱼虾水禽。

楚赤国的主粮是秫。

大军行进的速度很快,用了差不多四十天的时间进入了楚赤国。

进入楚赤国走了四天后,全军上下都皱起了眉头。

没路了,或者说,路在水底下。

不过这一切,安南军早有准备。

很快,所有的马车的车轮都被卸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大大的像小船一样的玩意。

而且,西南的挽马和驴子也都不怕水,毕竟怕水的早就因为水多引发的烂蹄子死光了。

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改装马车,大军继续前进。

整个楚赤国才三座城,一半的人口在京师南日城。

只要打下了南日城,楚赤国就算是平定了。

实际上,楚赤国的倚仗就是水多。

当然,沐津也是很佩服以前前来征伐楚赤国的大虞将领的脑子,马车不好走你就不会将车轮改成小船样式?

楚赤国的大部分沼泽只有上面一层最多没过小腿的软泥,下面还是硬邦邦的,西南的马和驴子也就是比正常地上行走的慢一些,也不是不能走。

唯一比较麻烦的是安营扎寨。

楚赤国的百姓基本都是吊脚楼,生火是没问题的。

但大军行进不可能带着吊脚楼走吧。

不过还好,楚赤国还是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是不被水常年覆盖的,只不过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山丘什么的。

忍一忍也是能熬过去的。

沐津很庆幸,自己只带了三万人且粮食也都自己准备充足,同时打算用铜钱和丝绸就地买粮而不是从后方运粮。就楚赤国这状况,如果是从后方运粮,是真的能将自己这边活活给拖垮。

又用了十二天的时间,大军开进到了南日城下。

南日城建在楚赤国唯一一块大面积的干燥平地上,城池被护城河环绕,最宽处达五丈的护城河,让人一看就没有用云梯攻城的欲望。

楚赤国的一万兵马,基本上就在这南日城里。

还好,沐津带了配重炮车。

不过,这楚赤国看来没什么懂打仗的人,竟然连城外的树林都没有砍光。

要知道,守城第一件事就是尽可能砍光城池方圆五里内的树木。

这样一来,攻城一方就难以在近处获得大量木材用来打造攻城器械。或者说,别说打造攻城器械了,就连做饭都是个头疼事。

但现在,安南军营地周围那郁郁葱葱的树林,表示你们想多了。

营地迅速搭建了起来,被楚赤国坑爹的地形折腾的士气低落的安南军将士迅速钻进了营帐中休息。

大营的巡逻,就交给各级将校和他们的亲兵了。

帅帐里,沐津也是一脸疲惫。

还好,攻伐楚赤国前,沐津就从商会那里购买了楚赤国的大量情报。没办法,沐津的情报网络重点还是在大虞内,外面的藩属国暂时没有考虑,只能从商会购买情报了。

根据购买的情报,沐津可是用了近乎两个月的时间做各种准备,其中对马车的改装最是耗费时间。还好,因为沐津重视渔业的关系,崖林郡和南池郡懂造船的工匠够多。

至于沐津对马车的改造的灵感来源,那就是前世历史书的秧马了。

秧马

已经到了南日城,先好生歇息个三五天吧,这楚赤国该死的水,将全军给折腾的够呛。幸亏沐津随军的医生多药材也够,不然军中真的搞不好就要闹瘟疫了。

当然,沐津更庆幸的是,自己善待洞虚真人后结的善缘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