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证清!笔迹鉴定的关键(2 / 3)

加入书签

,墨色呈暗褐,且手札中有去年冬日的字迹,墨色已泛出陈旧光泽。伪信标注日期是一个月前,按常理墨色应呈淡青偏褐,可此信墨色纯青,显然是近日伪造,绝非一个月前所写。”

    林生又翻开《文书辨伪图谱》,指着其中一页:“其三,臣曾整理过京城世家女子的笔迹特点,苏小姐的字有个独特之处——写‘关’字时,宝盖头的右点会略向下压,这是她初学书法时,母亲特意纠正的习惯,近五年来从未变过。可伪信中的‘关’字,右点是平的,与苏小姐的习惯完全不符。综上,此信确为伪造,绝非苏小姐所写。”

    三司官员相互对视,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了然。周正端先开口:“林大人的鉴定有理有据,伪信一说可信。只是这伪信是谁所造?为何要栽赃苏小姐?”

    这话正戳中要害,萧景渊额头渗出冷汗,刚想辩解“许是匈奴故意栽赃”,却见谢砚从堂外走进来——他一身玄色朝服,腰间佩着北境王印绶,手里还捧着一本蓝布封皮的账册,步履沉稳如踏风雪。

    “回大人,伪造书信之人,臣已有线索。”谢砚走到案前,将账册递上,“这是墨宝斋的流水账,上面记录着三个月前,太子殿下的贴身太监李忠,曾在墨宝斋购买十幅臣女的临摹字画,还向掌柜询问‘如何模仿笔迹更像’。掌柜怕惹祸,偷偷留下了李忠的签字画押,臣已传掌柜在堂外候着,可随时传召对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一章证清!笔迹鉴定的关键(第2/2页)

    周正端翻开账册,果然在三月初七的记录里看到“太子府李忠购苏清鸢字画十幅,银五十两”的字样,下面还有个歪歪扭扭的“忠”字。他命侍卫传墨宝斋掌柜进堂,掌柜一见到账册上的签字,立刻点头:“回大人,就是这个签字!当日那公公还拿着苏小姐的字帖比对,问我‘哪处笔锋最显眼’,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特意把签字记在了另一本账上,没想到真出了这事!”

    萧景渊脸色彻底惨白,双腿一软,被身旁太监连忙扶住。皇后却不肯罢休:“不过是个太监买字画,怎能证明是景渊伪造书信?谢砚,你别仗着北境兵权,就随意污蔑太子!李忠说不定是被你收买了,故意栽赃!”

    “皇后娘娘,臣若要栽赃,何须等到今日?”谢砚从怀中取出另一本账册,封面印着“户部北境粮草账”的字样,“臣还查到,太子殿下近一年来,以‘赏赐外戚’为由,挪用北境粮草共计二十万石,其中十万石通过中间商,间接卖给了匈奴——黑风关之所以粮草断绝,就是因为太子挪用了本该运往前线的粮草!若不是苏小姐变卖嫁妆,凑齐五万石粮草送往前线,苏将军与北境将士怕是早已饿死在黑风关!”

    他翻开账册,指着其中一页:“这里有前任户部侍郎的签字,还有太子府太监的领粮记录,上面的私印与太子平日所用一致。臣已让人查过太子府的粮仓,里面还存放着未运走的北境粮草,封条还是去年冬日的,上面印着‘北境军粮’的字样,大人可派人查验。”

    这话如惊雷炸响,公堂内一片寂静。监审御史是皇帝心腹,立刻起身道:“此事事关重大,必须立刻奏报陛下!太子挪用军粮、勾结外敌,若属实,便是滔天大罪!”

    皇后瘫坐在软椅上,看着账册上的私印,嘴唇哆嗦着:“不是这样的……景渊只是想帮外祖家……没有勾结匈奴……”萧景渊却彻底崩溃,蹲在地上抓着头发,喃喃道:“是母亲让我做的……她说只要扳倒镇国公府,我就能坐稳太子之位……我没想害北境将士……”

    就在这时,堂外传来太监的通报:“陛下驾到——!”

    三司官员立刻起身行礼,皇帝走进公堂,目光先扫过瘫软的萧景渊,再落到案上的账册与书信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朕在宫中等消息,却没想到听到这么大的丑闻!萧景渊,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萧景渊爬到皇帝脚边,抱着龙袍下摆哭道:“父皇!儿臣错了!儿臣不该挪用粮草,不该伪造书信!可都是母亲逼我的!她让李忠去买字画,让外祖家联系中间商……儿臣不敢不听啊!”

    “你胡说!”皇后尖叫着扑过来,却被侍卫拦住,“是你自己贪心!想吞镇国公府的兵权!关我什么事!陛下,你别信他的话!”

    皇帝看着两人互相推诿,气得浑身发抖,一脚踹开萧景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